[黃金少年]黃金的機會裏最終主宰的是誰

這是說2006年的那部長篇廣播劇。因為腦袋繞轉著《大大時代》,於是把這年輕的回憶翻來重聽。當年只追了第一和第四季,然後覺得從前追的時候好像錯過了很多。這朝花夕拾,別有良感。

Season 1 (前)愛青春定愛黃金

第一季分為兩個部份,前部是以萬能俠為中心、發明俠童年時候的故事。這部份有點像武俠小說:極端好人的主角(萬能俠)、極端邪惡的歹角(市長)、矛盾的核心人物(吸力王);異能人因遭忌才而受無妄之災,狗咬呂洞賓的故事,也是有點經典的青春熱血故事背景。

這一段初步討論了後讀故事的中心,就像正義的本質、對待仇恨的態度、自我與他人的價值、自由意志與命定論之類。無論作為故事引子或者短故事來說,也是引人入勝的。也正如前述,有如武俠小說一般,有點悽愴有點悲壯。然後想起這一兩年的香港,有點唏噓有點無奈。

Season 1(後)有能力就有價值

後段是發明俠初入世,跟厚顏俠吳水、龍兄鳳弟相交相對,最後打敗股壇話事人游浪潮的故事。基本就是個青春熱血漫畫的故事:與初期對手惺惺相惜、酸苦甜辣的愛情插曲、無論如何也要正向面對的主角。是有點王道的感覺,但故事聽起來也還真的熱血激昂。

縱觀來說,對第一季沒有太多想法。故事流暢、人物塑造得宜、各種設計平均。雖然是比較喜歡的一季,但也說不上太會留在心坎。不過這季配上《大大時代》特別點題。

Season 2 有價值就有權力

不得不說,這一季的開頭聽得有點氣。是說王龍選市長到落敗的部份。除了情節粗疏,也有點把王龍在第一季塑造的人設毀了。何凡關於正義的想法完全被撥開(雖然後段有重新詳講),無論是作為情節或者作為伏筆來說,也是處理不好的感覺。要解釋的話,也可以說因為王龍麻醉於自己的成功,會因為自大而犯下低級錯誤。

其實何凡vs王龍這種對壘的故事是很好講的:正義vs賺錢;偽共產主義(政治貴族)vs偽極端資本義(福利主義);黑勢力vs買選票;平凡vs資優…… 要說的話,這本身的設定真的太強,這矛盾對決足夠自己組一個故事。之後何凡再出現已經沒有與代表同樣價值的王龍對上,所以這整段有點浪費的感覺。

自王龍下台,王勁秋抬頭與吸力王堀起開始,故事漸入佳境。這之後一直呼應主題曲裏「倒一個總有個起來」。這與游浪潮的遊戲不一樣,因為說的是政治現實。王勁秋其實是個不錯的壞人,壞得恰到好處,又會承認自己是奸的,就像童話裏的女巫。與王勁秋不一樣,吸力王是個好心做壞事的人,但破壞力強大。而且王勁秋是狐狸,而吸力王是個傻子。兩個民主制度的破壞者,一個在制度內蠶食腐朽,一個破壞制度充當極權霸主。塑造黑暗時代的描寫,讓人非常期待主角回歸。

因為政治主線沒有寫得很仔細,整個第二季只可以當成是整個故事的過渡。只是為了第二季單篇的故事感覺可惜,因為這應該是四季之中最有深度的故事。只是劇本處理粗糙,有把大綱直接當劇本的感覺,雖然集數限制也有影響。

Season 3 有能力就有價值 關於愛情,我們都無能為力

1. 吳水與白玉

這大概是一個相對輕鬆的故事。吳水是個蠢斃的男人,令他的故事成為大時代下一個胡鬧歡快的小喜劇。這個故事無能為力的事大概是對的人、錯的時空。相愛而不得,但算是彌補了時空錯開的遺憾。是唯一真的一男一女的愛情,如同吳志強說的,比較簡單。

2. 蘇耶、陸欣、吳志強

有人說男人一生中都在找尋像初戀的那個人,第二季的蘇耶大概就是這樣。這時候的蘇耶對這個陸欣又是情意結又是一見鍾情,而吳志強則是價值觀相合而且日久生情。這個故事的無能為力是「喜歡兩個一位也對不起」,的而且確是同樣的喜歡。幸或不幸,蘇耶不是這時代的人。兩個都沒選擇,對女人來說可能反而傷害更低。而對蘇耶來說,兩個都愛過兩個都留在心中。在心裏綻放的愛,永遠最美好。

3. 王雞、阮茵茵、徐穎

明知結局如何,我還是繼續自己想走的路。王雞這個角色,在第二季時因茵茵母子遭殃之後急促成長了。本來在第一季的時候只會跟隨哥哥,到後來釋放了自我,也從此遵從自我而行。這裏的王雞,完全不理會命運指向,大概是自由意志駕馭命運。

因為通篇都有點吃書,包括關於時光機和穿越的設定。所以大概說不定徐穎本來是對的,但王雞用意志改變了。徐穎就像那種篤信命理的人,以為知道答案,所以用吸引力法則跟隨走向;王雞沒有相信不相信未來如何,因為他愛的只有茵茵一個,他只知道當下應該追隨的是他的意志。對愛人專情,無論如同也不離不棄,遇上別人也不屑一顧。所以說王雞大概是很多女人心中的完美男伴吧。

4. 發明俠、謝拉、洛佳儀

有一種痛苦,叫洛佳儀。事實上,發仔大概沒愛過洛佳。發仔對洛佳只是從一個死了也沒差的路人,變成有點感情不捨得她死的一個朋友,跟愛相差甚遠。只是對謝拉來說,背負了洛佳的死,以後夾在她和發仔之間,還是會有對洛佳的歉疚。想起《花子與安妮》的父親說,如果前度是離異的還好,但如果是生離死別,這個男人的心裏永遠都有她。與蘇耶不一樣,發仔不能兩個都選或者兩個都不選,根本是生與死的二難式。但這也代表,留下來的人沒有真正留下,走了的那個才永留在餘下二人的心裏。

洛佳儀是永遠的備胎。謝拉沒死的話,發明俠永遠不會跟洛佳儀一起,大概有點像王雞那樣。不過謝拉死了,對發仔來說甚麼都沒所謂,所以跟洛佳儀一起大概只是隨便沒所謂。得不到的永遠美好,人在心不在永遠悲劇。

Season 4 My fair lady 那些年 我的願望早已殞落倫敦橋下

以周慕雲為視覺,發明俠黑化的故事。

這是結構最完整也是觀賞度最高的一季,不過不得不說,沒聽過前面季數的話觀賞度絕對大減七分。因為這裏把前面幾季鋪排的伏筆一次過花盡。以近年的標準來說,伏筆鋪得好用得好的故事,就能成為神作。雖然如此,它吃書吃太多,時序線越插越多支節。關於發仔小學那段和謝拉死時前後也有不少矛盾。不過這是連載故事的通病,除了讓伏筆埋得沒那麼完美外,邏輯上沒大錯也還是可以接受。

那時候雖然說過十年後會出season 5,但物是人非,且故事這樣結束也很圓滿了,沒有season 5也是正常吧。

震撼的黃金時代

《黃金少年》播出的時候,大概是我最迷收音機的年紀。早上聽晴朗的聲音專欄然後上學,回家就聽萬世巨星,晚上睡前就聽架勢堂,星期六一定會聽森美移動,星期日就短期租約。我那個時間,家裏沒上網,我的娛樂就是收音機、雜誌和那Sony Ericsson的彩屏手機。

雖然如此,我沒能每集都追到。而且我有追的只有第一和第四季,所以重聽的這次感受太不一樣。大概是當時因為我是很喜歡森美,而那時候的記憶是二三季沒有太多發仔的戲份所以沒追。然後也是在五天精華遊裏聽卓韻芝說她死了兩次公司也沒給她封利是,我才知道謝拉死了第二次。

而且可能是因為也喜歡林海峰,所以後來最喜歡的反而是那個最討厭的平凡人敗類。重新再聽,這自然的演出跟森美比來演技真的差太多了。不過也許是因為發明俠跟森美平日形象是相距最遠的。林海峰啊、Leo、艾粒,角色跟他們素日的擔當、出演的也有點接近。只有這稚嫩而赤子又帶矛盾的發明俠,跟森美差太多了。也所以其實挺喜歡阿喱演的王勁秋,如果劇本寫得再好一點,真的會是很有魅力的壞蛋。

從月球觀看 難辨地球相愛跟錯愛

從前為了發仔每一集都聽到很心疼,就算是黑化了也只是覺得可憐。但真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重聽的這一次,覺得最可惜的反而是王龍。寂寂無聞地死去,連痛罵和道別的機會都沒有,還是死於十歲小孩的fucking pencil。可憐……誰不可憐呢?

通篇最悲劇的洛佳儀,沒法和發明俠攜手走到蘇耶去過的那個未來,乂概在於那未來的發仔有愛她,而現在這個沒有。如果這個洛佳儀有能讓發仔愛上她,大概不用記恨謝拉的死去加深對平凡人的仇怨。一切也是因為發仔第二次無法救回謝拉。因為第一次是無奈,第二次就是無力。發仔的意志力沒有很強大,但第一季的成功,是因為有成功過而有希望、父親留下的精神和寄語、吳水的情義支援、與謝拉的愛和盼望。愛情能給人最大的盼望是你覺得可能跟這個人建築未來。所以失戀比失去摯友痛,是因為你原定的未來斷了。有些人失戀比較痛,是他們建築的未來更遠更大。發仔和謝拉可以有未來,但跟洛佳只有過去。發仔對洛佳,頂多就像王龍對小剛那樣。那不是愛,只是捕影。

可憐的話,周慕雲也可憐。越是嬉皮笑臉的人,內心越多事要掩蓋,包括情感。一直沒有值得在乎的事,所以未曾認真看待過任何一件事。麥克大概是他唯一曾經在乎的人吧。麥克死了後,周慕雲還是那個樣,一個空罐子。或者要是麥克不死,那個空罐子不會有一刻充滿過東西。或者底裏有暗格,但你永遠不會知道。

有一點有覺得悲哀的是,製作名單。那大概主要是林若寧創作和細so製作吧,然後阿wing也有執過筆編劇。這樣的關係聽到第三季的幾個三角關係實在讓人嘆息。這幾個人現在都沒在商台了。平凡人真的無法了解多精彩……

夢想到超買即使 未能盛載  泡沫造大大時代

《黃金少年》的主題是說夢想吧?有人的夢是想控制世界、想復仇、想幸福、想維持公義。人有現實的願望,但沒有夢想徒具軀殼。然而夢想並不可達,即使達到近似的也不是你理想如此。越貼近夢想,越似乎在摧毀你的未來。正如追一個女孩的過程永遠最美好,到手以後才發現很多現實問題、很多期望落差。

人如果一直充當空罐子,像早期的主角們、像周慕雲,頂多營營役役地過日子。雖然沒有高潮,卻也沒有跌蕩。不過吧,黃金的身價可升可跌令人恨愛。大概越因為跌蕩而失落,只因上過高峰。爬得越高,期望越大,跌得越痛。甘於平凡、資質平凡的人不會懂,夢想是場賭博。賭博的風險槓桿越大越叫人刺激,越叫人沉迷。雖然好或不好,重要或不重要,來或不來,是賭場場主決定的吧。

後感 2020年11月18日 逃班中

6-7/7/2016:Jojo的平行世界觀/星空清理者

從前看Jojo七部的時候,一直對大總統的一句說話耿耿於懷。那時候,大總統要輸了(噢,是不是應先括一句[按:內含劇透]?),他在平行世界找了世界龍替他做事。(要找個品格不算十分端好的英國人來幫你完全你的美國夢就算了,這個我說都說了爛了。)大總統說(類似):我在平行世界裏找到仍然生存的你只有你一個。我知道荒木的意思是,在任何的可能性下,龍龍都必須死。(這叫任何可能嗎?)然而這樣就有異於一般所知的平行世界(何況是有D4C這種能力更加是說這是無限平行世界)。

好像說了一堆不知所云的說話,這裏換句說話給沒看過《Jojo的奇妙冒險》第七部的人看看,也加上沒有物理學根基的我對平行世界的了解。廢話太多,我全將之淡化。

Steel Ball Run的故事(簡稱SBR)說到「大總統」(=華倫泰Valentine)有自由穿越平行世界的能力(Jojo叫超能力為替身,而大總統的替身叫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簡稱D4C),並可在平行世界之間搬取任何東西,然而平行世界的相同物品碰上後,會令世界觀崩潰而爆開最後消失。SBR主線的世界被當成「基本世界」,只有基本世界的大總統有此超能力。在各平行世界上,大家都有爭奪某一寶物,但只有「基本世界」在爭奪「遺體」(別問這是甚麼了,上帝是不能被質疑的),而其他世界則在爭奪財寶。另外大總統可以在瀕死之時跟平行世界的自己交換身份,以不斷保持基本世界的自己不衰同時保有超能力。故事後期,「龍龍」(=迪亞哥.布蘭度,通稱Dio(這是哪門子的通稱?全不相干),擁有變成恐龍的能力因而被稱之(全不相干)因對抗大總統而死亡,但因為大總統需要靠龍龍這個人物來完全自己某個願力,所以只得從平行世界從另一個龍龍出來代替原來的龍龍,此稱世界龍(平行世界的Dio,替身能力叫「世界」因而得名)

大總統跟被帶到基本世界的世界龍說:我在平行世界裏找到仍然生存的你只有你一個。

Screen Shot 2016-07-07 at 2.16.42 am

一般論的平行世界簡化圖

簡單解釋一下一般上說的平行世界。(自行google薛定諤的貓會較容易理解)假設現在是原點,我可以選擇吃飯或者睡覺,這樣世界就分裂成「我吃飯」的世界和「我睡覺」的世界。然後「我吃飯」的世界可以選擇飲湯或者飲紅酒,這樣世界又再分裂成「我吃飯.飲湯」和「我吃飯.飲紅酒」的世界。然後我又可以選擇看電視或者洗澡,所以又有「我吃飯.飲湯.看電視」的世界和「我吃飯.飲湯.洗澡」的世界。然而我們再看其他路徑,假設我睡覺醒來又可以選擇看電視和洗澡,但世界只會分裂成「我睡覺.看電視」和「我睡覺.洗澡」的世界,兩者雖有相似但並不交疊。而選擇和不被選擇之間只是「我」去了哪一個平行世界,作其餘選擇的世界在此理論上沒有消失,而是平行存在,是之為「平行世界」。但該說一開始做了決定A,就永遠回不去決定B的世界。(某程度上是消極的想法。)(但也因此有人會以此理論否定時間穿越的可能)平行世界之間的分野,在於歷史上的作「改變」來分野,如決定、意外、成敗等等。

而依這個理論伸延開去,由於世界上做「改變」的不只你一人,甚至不只人;另一方面,同一時間能給予的選擇(option)也不只兩個,如此推論,由原點開始發展不及幾秒,實際上已經誕生無窮量的平行世界。(關於多重世界論好像的確有很多其他看法,我也實際不懂量子物理學,這個說的是很一般上比較平民化的一種說法。但無論如何SBR的說法也跟所謂平行世界理論有出入。)

回去討論大總統的那句說話。

根據以上說平行世界的理論,世上既然有無限可能,這樣就不可能找不到依然活著的龍龍。而即使D4C的能力只能應用於同一時地,平行世界依然是無窮量,絕對不可能沒有依然活到這點的龍龍。而且像大總統能應用D4C來延續永生(最後被破解了(好似係)也成的,為甚麼就沒有同樣「無限」的龍龍?

我的歸結有三。第一、SBR的平行世界根本不是一般論那樣,更不是奎師塔門西那樣的定數平行世界(名字是我自己取的,總之故事是貓有九條命,實際上有九個平行世界同時運行,九就是定數)(初期興起平行世界這個話題,故事作者常常只寫兩個世界而叫作平行。因為他們分裂的點只有一個,而且是因為某種事故而不是世界觀問題,例如「數碼世界」(你懂的吧?)),因此雖然看似有很多分裂,實際上不是無窮盡。第二、這個平行世界實際上不是平行世界觀,而是直線世界觀。或者說是一為主、餘為次,所有「平行世界」某程度上殊途同歸。第三、D4C無法穿越所有平行世界。

如上述,平行世界理論上沒有所謂的「基本世界」,因為不斷分裂出新世界,而每一段都有自己的分支,所謂「基本」無從稽考。除非是你以自己現正身處的這個世界作為「基本」,而把其餘你已放棄的世界為「其他」。大總統能不斷借平行世界的自己重生,表示這不是有限數的平行世界觀,即是有限數也是個可觀的天文數字。可是SBR只有一個世界有「遺體」,卻也跟我們一般所說的平行世界理論有出入。似乎SBR裏的其他平行世界也幾乎順著「基本世界」來走,所以有些被「基本世界」遺棄的選擇已屬不存在。要畫線的話,基本世界就像一條直直的大黑線,中間有旁枝,旁枝又有旁枝,所以看起來就像一般論的平行世界那樣多,卻多了個中軸。中軸不會偏離,不會走向其他被撇棄的選擇的世界。而中軸就像一條時間線,時間推移到現在、未來,所有過去出現過的旁枝都會被節去,就像不曾存在。這是依照D4C的能力可及的平行世界,不代表故事的世界觀實際上就不是無限大的一般論平行世界(因為真的無從稽考,要問荒木了,雖然他八成沒想過這個問題)

Screen Shot 2016-07-07 at 2.31.23 am

SBR的平行世界論簡化圖

如果套用在一般論就是D4C走了「我吃飯.飲湯.看電視」的路徑,之後只可以再走有此前綴的平行世界,即只可往來「我吃飯.飲湯.看電視.洗澡」或者「我吃飯.飲湯.看電視.睡覺」或者「我吃飯.飲湯.看電視.外出」這些世界。

所以就是基本世界的龍龍已死,所以分支也應在此之上建立,那為何又有漏網之魚?唯一可以解釋的是分支不建立於「龍龍死了」或者「龍龍未死」,而是在其他的點,比如是「Gyro死了」或者「Gyro未死」;「Johnny勝了」或者「Johnny敗了」之類的點上。原著的解釋是世界龍可能也即將要死,但給大總統及時帶了過來這邊。只可以說大總統可能節去了能分裂成各個世界龍不死的世界的原點。雖然說實在不太有說服力,也只能這樣信著。

Screen Shot 2016-07-07 at 2.39.03 am

六部的所謂平行世界簡化圖

說到Jojo的平行世界,不得不提及天堂製造的所謂平行世界。這是一般人會隨意寫成的錯誤,這完全不能稱之為「平行世界」,應直稱為「新世界」。實際上第六部這樣說顯示故事設定為單一世界觀,必須要破壞舊世界,再去建立新世界。雖然我不知道能不能說神父把一夥人帶上「方舟」同走了個四次元旅行,把Joestar一族遺下不帶去玩,最後安波里歐又自己一個人走了另一個的四次元旅行。

有時不得不說荒木在世界觀、價值觀和一些事情的理解上很女人(那我是啥?),例如他的宿命論和善惡論。而所謂Jojo立之所以獨特,純粹是一些極致娘娘控的動作,卻是由一群肌肉迫爆的大男人做出來。(我不會說荒木=蒙娜麗莎,所以荒木是女人。)

***

之前為了追子安補回全套《Keroro軍曹》的時候,彈幕介紹了我看這套《星空清理者》,我一見到名字就有點著迷。因為我實在很喜歡太空主題的故事,更加是Star Wars、Star Trek的迷。所以找了來看,發現這只是大陸譯稱,台灣叫作《惑星奇航》,而香港叫作《星空之旅》。還有原畫中以各語言表示戲名時,中文名稱為《流浪人》。內容大概是說主角各人以回收、處理太空垃圾為職業,各種與此相關的內容。

不得不說這個大陸譯名是三者中最好的一個,除了到題、一看就對內容有大概的想像,而且意境達至。我前兒在Star Trek中說過很喜歡Star Trek譯作《星空奇遇記》,當中「星空」大有漆黑、遼闊、無邊際的感覺。

用「惑星」故然之不好,因為惑星是日語漢字,意思是「行星」,再說過來就是「行星奇航」,知道跟不知道這個詞語的人,都完全不知到在說甚麼。我有想過會否是取其字面意思,即「疑惑」,這樣大概就應解作「帶著疑惑的星際航行」。台灣人喜歡用「奇航」,但我對這套字詞並無感覺,比起單用「XX之旅」感覺更加無聊。雖然寫成「奇」,又沒有「奇遇記」這種滲有夢幻的感覺,也沒有「奇幻之旅」這般叫人憧憬嚮往,更沒有「奇觀」這樣明示著背後的萬象森羅。

然後就說港版的《星空之旅》。如上所述,用「XX之旅」就是無聊、是悶騷。何況故事主要不是講述「旅行」,也別跟我說甚麼「人生旅程」的東東,更加無聊。而最主要的是這個譯名毫無特色,根本沒有人會看這個名字,想起裏面的內容;倒過來說,沒有人會為這個名字而印象深刻,然後就算看過,也大概難以唸出作品名字。

《星空清理者》意境就像是在個「僘大的宇宙中卑微的清潔工低頭工作」的畫面,在短短五字之間做出了強烈相比,讓人感到滄桑漂泊的不安感。就算內容不是完全是想表現這個感覺,至少是在反映這個畫面。而且(廣東話)「空」加上「清」兩字合唸起來有一種澄明感,也是唸起來很好聽的元素。

我把頭5集下載到我的iPad好久也未能好好完成第一集,待了很久以後的現在才能看得到,因為我關了彈幕。有些人活得太久,也有些人因為自小以來受的教育如此,並沒有主角的衝動和熱誠。雖然在活得像老油條的人眼中,這樣人只會惹事生非。然而有時無傷大雅的小意外,是大家默契地容許的。老油條無法像其他成年人或者老年人,對年青人的衝勁感到佩服或者一笑置之,是因為雖然他們跟其他人一樣被現實磨掉棱角,但老油條對這樣「現實」的砂紙產生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他們不單單對現實低下頭,更加融入了砂紙之中,一同來磨掉其他人的棱角。實際上「熱血青(少)年」根本是最常用的日本動、漫畫主角設定,所以如此,值得你如此憤怒嗎?

到了第2集開始,彈幕數目減少,也容易看了。實際上我懷疑有些人是不是為了鬧才來看第一集?而當然這樣的主角也會吃起教訓。人就是這樣,進入了社會,多少也磨得圓滑一點。就像女主角後來說過一句:所有人都有歷史。大家要是成熟人,就不會取笑小孩子識字少、不懂禮貌,道理是一樣的。

我想這部動畫相比例如《宇宙兄弟》那些科學硬知識豐富的作品比來,這是企圖走更多有文藝意義的路線。就像人走到哪裏—即使走出地球—人性也沒改變過,這些有少許老舊的話題,不過其表現方面算是不俗。暫時看來是不錯的,只要轉正些許期望就可以。再下來看看怎樣。

隨想隨筆    2016年7月8日午夜

[為甚麼你能與絕望戰鬥]一人難合百人意,法律也不是非此則彼

光市母女殺害案,十分駭人聽聞。很久以前聽過,然後待得犯人福田孝行最後被判處死刑後再次喚醒記憶,畢竟不是很近身的新聞。於是在翻看案情的時候就找個這《為甚麼你能與絕望戰鬥》改篇劇目。由於不清楚原著及電視制作單位改篇的幅度有多大,此處所論及的大多為劇情相關,與事實可能間有出入。

人很容易就忘記初心。町田道彥所支持的死刑論是否就是他所追求的東西?町田只是想秋山死,無可置疑,是復仇。現實中的本村洋卻說:「死刑存在的意義,不是報復手段,而是讓犯人可以誠實面對自己所犯的惡行的方式。」這樣忽然變得偽善了。當網絡上在討論死刑的時候,大家總會說「殺人填命,天經地義」,這又怎樣不是復仇?除了復仇之外,根本別無其意義。那個人都要死了,誠實面對自己所犯的惡行又有甚麼所謂?

法律並不是為被害人或其遺屬服務,這是肯定的,因為法律是為整個公眾服務,也(應該要是)是基於公眾意願而訂正的。所以法律並不是你仇恨這個人,就可以代你報仇。片中的法官(尤其是初審)會被指是無情、只是避免招人口舌才會沿用舊例,判處無期徒刑。實際上,大家都很同情町田,這無可否認是件恐怖的案件。然而依案例判刑,這是普通法的基礎,除非檢控能指本案與案例不同之處。再次表明,我是不會法律,懂的只是幾條法例,大都是人云亦云而已。雖然以日本法這種普通法和大陸法混種的怪胎,要去完全理解其中的法律要義,對於生長在被(應該還是)普通法建構相對完善的社會,這樣的我實在不可能。夏蟲不可語冰實際上就是這樣。不過有些被稱為普世價值的東西,卻是共享的。

法律並不公平,只是趨向公平。因為要是公平的話,就不用裁判官了。然而裁判官也不會公平,因為他跟你和我一樣,是一個人,是個人的話就無法公平,就算表現得多理性也一樣。法律和法官皆有漏洞,本意應是相互填補,但無論如何漏網之魚皆盡有之。法並不是用來懲罰人,而是維持社會穩定,同時不包括導人向善。懲罰是用來避免再度出現破社會穩定的情況,或懲誡滋事者,或警喻世人。因此懲罰多大程度上有效,對整個社會都有影響。懲罰並非越重越好。或者有時治亂世,用重典,但重於商鞅之法卻不免矯枉過正,需要因時制宜。所以國有國情,亦有國法。也因此考量「適度」就十分重要。劇中提到「只要被害人數有三人,就能確保死刑」,這是該國法律以「客觀數量」評定「適度」的法則。

誠然案件駭人聽聞,但是否真的撼天動地呢?某程度上這案件受煽情的渲染多於事實的誇張程度,目的就是將犯人置諸死地而已。我認為該國的數量考量是有基於現實而立,因為實際上要是殺一人也死刑,殺一百人也死刑,對於某些喪心病狂或者犯罪傾向者來說,就會成為多重犯罪的便利。這天町田你覺得妻女兩人被殺害並淩辱需要死刑,哪天另一個誰被人舉家滅口還能有更重中之重的極刑嗎?而且死刑一了百了,成不了懲教之意,也不能作阻嚇之用。

女記者山下的意見,我大多同意,卻被當成過份理性,是因為未能設身處地於受害人家屬的立場。然而就像小燈泡的母親這樣呢?為甚麼又不能當成應有的立場?為甚麼又會是理性之過?要是理性有錯,還談甚麼法律?索性全部私了不就成了嗎?我能對此案家屬易地而處,那其他案呢?通通都順了家屬的意願那還有何法可依?所有案件發生在同一個文化、社會之內,對你「公平」了卻成了對別人的「不公平」。一人難合百人意,順得哥情失嫂意,這是社會的現實。這就是為何普通法會依據案例而考,就是追求判決的一致性,而非朝令夕改。

我並不想在此談論死刑的可行性,因為這劇中人、這個案件的爭論要點根本不是死刑,而是少年法。我個人對於死刑是不置可否的,因為我本來就不認為死刑能夠懲誡犯罪,更遑論改過自身。然而部份案件的犯人根本爛到透頂,絕對是朽木不可雕,這樣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這人死了一了百了,無謂浪費社會資源,如此皆大歡喜。不過這只是對人類來說,感覺良好,多少也是種不公平。如果死刑只是用作復仇之用,那樣就等於縱容謀殺,等同於戰爭應該是種罪行。為甚麼人殺人就不可以,國家殺人就可以?誰都答不上。而且要是有心人的話,一樣可以利用法律殺人。町田如此強烈要求處決秋山,也是一樣的道理。難道就只有先撩者賤?以後怎樣都可以?

然後就說到一個問題:人權。殺人者侵害了別人的人權,連生存權都被你毀掉了,你還想說你有甚麼人權?等同於挪威奧斯陸殺人魔抱怨待遇不周而獲賠償百萬之財,絕對又是一種矯枉過正。你不如說監禁損害了你的人身自由?倒不如犯罪的人都不要懲罰,要不然無論如何都會損害了人權。對我來說,人權就是給一般人應有的權利,犯罪者不被剝奪基本權利而是某程度上的「尊重」。因為即便是人權也是一種選擇,我放棄我選擇工作的自己、婚姻的自由、追求價值的自由去換取另一種東西,這是一種選擇。你既然取了「奪人性命」的選擇,也就是捨棄部份人權的選擇。這就是為何法律要寫得清清楚楚,因為這是遊戲規則。在監禁期間可用公帑買遊戲,這又算甚麼人權?這難道又不是間接侵害了社會百姓的權益?

少年法是保障少年罪犯的人權,又是一個「客觀考量」的標準。就算不說少年法,諸國都有為禁制少年某些活動的法例。於是又有人問:難道在17跳到18歲(或者他國標準的成年歲數)的那一夜之間,荷爾蒙突變會令個人身體和腦袋有微妙的變化?當然沒有,這是作為法律的一般考量。即是一般而論,在這個歲數的人應該具備某些成人的條件。對於煙酒性行為的限制,這是對發育中的少年的保護;然而少年法呢?為甚麼要憑藉歲數,而不是受教育的程度和心智成熟諸如此類?因為不論如何考量,這些那些的相對客觀性都較年齡低,是為了簡化程序。一般上認為少年犯罪改過自身的機會會較成年犯罪高,因為可以通過強制教育來改變,因此是教大於懲;而成年人思想應該成熟並且定型,就算強制教育都未必有很大的轉變,而且能負的責任也比較大,因此是懲大於教。我不知道日本的少年法跟他國的分別有多大,但一般來說,少年法庭(好像)都是對於年紀愈大的「少年」較「兒童」嚴謹,也有些原則是盡量不可以判上某些刑罰,而必要情況下也非完全不可以。也許像詹姆斯.巴傑爾謀殺案,被評定是「完全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之後,也應如公論之加重刑罰,但因為侵害所謂兒童人權還是減了刑罰。結果成年後釋放出來,還是會再犯。這懲教有效與否實現一目瞭然。人權和公義有些就是無可避免互有侵犯,所謂公義放諸於人權面前居然如此卑微。

我是不懂法律,但也不能說我是隨便亂曰。我正在上某專業的ethics課,老師是某行業的專業人士,她說:有時在想問題的時候不用想得那麼複雜,因為我假設你們都是個reasonable men。假如你們覺得不合理,那是常理之內不允許的。就算是(某)專業人士,如果reasonable men覺得不合理,也不必做到如斯地步。你跟我都是reasonable men,對於某些案件或者問題,都有些合乎常理的想法。所以說是非自有公論,這就是你跟我一起論出來的普世價值。也因此在某些重大的案例中會有陪審團制度,不論是否普通法,就算是日本也有裁判員制度,但我不明白為何這件案沒有。這應該才是這個制度中更大的缺失。

隨想    2016年5月19日下午 在公司

P.S. 有句說話說「An eye for an eye makes the whole world blind」,這是甘地說的。所以他就是甘地,而我們只是凡人。

補充:(都說人很容易就忘了初心,寫完之後第二天才發現自己最想寫的重點沒寫到)
在討論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們多數把重點放在懲罰犯人方面。在《為》這劇中,我們會發現更大的問題並非法理是否得彰,或者懲誡的力度是否足夠,而是對受害群眾的補償。當然除了說那些私隱保障規定、案件審理的適當參與度外,更重要是怎樣扶助受害群眾走出陰霾。一般來說,受害者或者家屬可以循民事方式,要求對方或其家屬賠償或申請各種禁制或強制指示諸如此類。然而這裏當然不是說這種補償手法,而是由政府或者社會給予的心理輔導,類同劇中老律師所創立的互助會,可讓有相似經歷的人相互聊解,但當然該組織的創立目的並非旨於此項。像町田心中懷有如此仇恨,也實際上是一種情緒上的不適應,或者是創傷後的心理病之類的(沒有深究過所以不敢遑論)。可是即使是在我們這些一般人看上來也會知道町田是需要治療的。他花了這麼長時間跟對方作泥漿摔角,一直如此憤恨,不單對其情緒沒有幫助,反而可能令他鑽入更深的牛角尖。說要心理輔導,要平伏情緒並不是說原諒對方,放下對事件的執念,而是希望這個人可以以較理性、較健康的心情、目光去面對眼前的一切。

補充    2016年5月22日下午 拖了三天才更新

[大追捕]畫蛇添足

昨晚看完《大追捕》的重播,本來也沒想說甚麼,實在沒有太多值得討論的點。劇情說到一半,橋段都顯而易見,連沒多專心看、被大台膠劇毒害的母親在途中也能猜個七、八分準確,所以別說你看不明白,我會擔心你的智商。本來我也覺得這還算齣不錯的港產片,相比起其他同類故事有更脈絡清晰、發展完整,音樂、氣氛暄染得有些許杜其峰的感覺,把某些分明垃圾的演員也指導也不錯。如果你了解我,你會知道我即時想起的是《嫌疑人X的獻身》。實際上我認為以佈局論佈局,《大追捕》更為完整,而且在人性、情理上更說得通、更易讓多數人明白。當然兩者在探討的人性範圍並不一樣,勉強比較實也不好,加上相似橋段的懸疑故事太多,沒必要單純比上這倆。

雖然我常說我只會寫觀後感,但今次我不想寫感想了,單寫批評。全片有兩點完全是畫蛇添足,有時令人覺得到底導演是把觀眾當智障,還是我本人是智障,把整個故事都誤會了。

第一、是張家輝飾演的王遠陽在任達華迫問真相跳樓自殺後,居然還預寄了一段等於解謎的短訊給任達華。大哥,要是做出這種計劃就是要瞞過警察吧,不是嗎?這樣的解題手法比無綫膠劇直表其情還要低手,膠劇至少是說給自己人聽,你這個竟然就說給你最不想他知道的人聽,簡直荒天下之大謬。要我說,這種計劃要成功,理論上連「真正凶手」、女兒徐雪都不能知道。令女兒感受到有個變態在附近是可以,但讓女兒明明白白的知道「就是你這個人在幫我」就有點說不過去。不過這相比幾近直白予警察,一點也算不上是問題。實際上你也拍了這段回憶的片段,要是當成是王遠陽將死時幸福、遺憾和悲傷交雜的回憶不是更好嗎?

第二就是開始播片尾時,謝安琪和任達華對話的那個小尾巴。我真的被導演糊塗了,到底這是你真正想說的計劃段子,還是你想誤導觀眾的榥子?問題可以問,因為大家都會問:為甚麼不一開始就自首?為甚麼反正都要攬上身上,還要自殺?為甚麼反正都要自殺,不更明確地表示自己的「殺人計劃」,以免除女兒以後之憂?我的想法是前面故意留下很多顯眼的伏筆,棋術較劣的任達華和一般凡人應該在探查途中正中王遠陽的伏棋,所以張家輝是故意誤導警察查到自己身上,而把余安安和文詠珊都變成受害角色。根本從第一顆鈕扣開始,張家輝就沒大算置身道外,因為他從一開始所做的就不是毀屍滅跡。

我時常說電影(各種故事)的收尾是最重要的,因為你前面做得再好,結尾爛也是於事無補,反之亦然。因此為甚麼有些電影明明很爛,呼聲卻很高。基本上,這套電影的脈絡在正文已經明明白白地交代了八、九分。餘下的一分根本就不用導演你費膠卷去畫蛇添足,只會讓沒想過那一分的觀眾誤會更深。

大抵這樣。一般來說這也算值得看的電影。

2016年4月17日 午 車廂內

[踏血尋梅]與期望不符

如果你問我這部戲好不好看,我會告訴你:首先,這是一部文藝片,好不好看,你自己衡量。

我並不常帶著期望去看影,但這部,我是有的。認識我的人就知道,我很喜歡看命案、偵探、推理的小說、電影之類。王嘉梅案在我當年看新聞的時候讓我十分震撼。真正關於命案的案情,我是後來在研究香港命案時才喚醒記憶。這案件令我深有印象的地方是停留在失蹤尋人的階段。也可能是因為這是我有記憶以來看過最著名的命案新聞,變得像烙印一樣,卻又跟大角咀父母肢解案的程度不同,此下略。如Hello Kitty藏屍案之類,雖然我已經出生,而且懂事,卻沒有任何記憶。王嘉梅跟我同齡,她那張學生照每天每夜都在新聞展出,彷彿就在提醒我,世界很危險。當時指王嘉梅很有可能遇害於援交對象的家裏,那時援交這個「行業」方在滋長,而且因為並沒有很多機會能上網,對援交的認識不深,而只在通識課偶有談論(我學校是最早有通識課的那批)。然而自這宗案件開始,「援交」便成了我覺得極危險的行為之一,「一樓一」至都都是自己主場。

到後來看案情,有指兇手「意外」殺死陌生的死者後,短時間內就能冷靜想出應對方案。要不是被報了失蹤人口案,看怕時日久了,在找不到屍體的情況下,將無法入罪的。我沒有看過兇手的照片,想像裏是個面容冷酷、戴無框眼鏡、外表斯文但內心變態而扭曲的男人。既不是《人肉叉燒包》黃秋生那種一看就知道是兇手的超級變態佬,也不會是白只這樣看起來很普通的胖子,而可能是一副失意精英相。

回顧命案時知道要拍成電影就已經很期待,但也只預是《三五成群》之類的犯罪片。看到有郭富城就想,也許會是有點意思的案情片。近年意外地喜歡看郭富城演戲。作為四大天王之一,他演戲時最能抛得開、可以不顧形象地投入角色,不過就好像太局限於演落魄中坑。

而且《踏血尋梅》這個標題看起來很有意思……(以下請盡管說我過解,畢竟人在新會考課程的中文閱讀卷得了5*的,不好意思……藍色窗簾……)改自「踏雪尋梅」的食字。「踏雪尋梅梅未開,佇立雪中默等待」,又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只要能看到梅花盛放,抵過一切嚴寒雪霜也是值得的。但王佳梅等不到,等不到這個盛開的自我,只能從死裏去回看。這尋梅不是去尋找梅花最美的狀態,而是因為那梅花失落了、要去找回。踏血者也不容易,就像踏雪一樣,踏一下沉一下,提腳還要費力。而且踏下的腳印還不像在雪地般會逐漸隱去,血印是不褪色的。探員、兇手、死者都自血裏找尋出自我,誰都是可憐人,卻誰都可恨。

沒有期待的人不會覺得生命難捱,埋首目前的人一年容易又過去,他們不會快樂,卻也不會難過,因為他們認命。這裏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些希望、有些欲望。長遠的願望達不到,就用些快捷的方法捨遠取近,卻沒有發現這根本不是你想要的還不知地強顏歡笑。那雙耳環就是這樣的替代品。朱子聰喜歡王佳梅嗎?應該不,只是佳梅比慕容更好親近。慕容這種「女神」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真的吃上去,反而不佳。朱子聰不是稱她作業時常用的英文名、網名「Kama」,而是中文名字「佳梅」。這聽起來很刺耳,他說「愛佳梅」感覺特別噁心。也許這也是把對慕容的愛轉移的一種方式。真正愛的慕容,他不忍讓她去死,卻使她「墜落」了。轉到佳梅身上,她說想死,就覺得也許讓她安然死去,是一個不使她墜落下去的方法。

Kama就是愛,王佳梅比較容易明白,所以也比朱子聰更清楚自己的期望將永遠落望的事實。朱子聰真正在期待甚麼,也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因為沒有母親,跟父親關係疏離,一向只有豬朋狗友,還有一個女神,從來不知道愛,也所以連自己是不是需要愛也不知道。他不是愛王佳梅,只是王佳梅對他很是關切,以為這就是愛。其實只要這份關切就足夠,並不一定是愛。為了回報,朱子聰便應其要求殺了王佳梅。另一方面,就因為自我了解,所以絕望。也就是,即是朱子聰不殺了她,自我瞞騙地過著每一天之後,她也許終有一天還是會自殺。然而向別人提出殺了自己卻不一定,因為朱子聰不一樣,她相信朱子聰。她能夠對朱子聰肆意說出希望。像王佳梅這樣的女生,性格有點怯,志向也得不到誰的認同,只有姐姐。但志向失落了,成為援交女後,連姐姐都不敢面對。因此,愛上別人也好,想要的東西也好,再不願跟身邊的誰說。朱子聰是不認識她的人,這重隔膜反而添了讓她可以信任的信心。

王佳梅跟朱子聰唸了一段《聖經》,說是弟茂德前書第4章第4節:「凡  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這是她最後的希望,但希望都是假的。也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這不是她真正的希望,只是聽到這樣的句子,觸動到己身經歷,打到心靈深處,就說喜歡。不過她並不相信,相信的話就不會說她想死。這一段有一個細節是我很在意的:Timothy譯成弟茂德是天主教的譯法(基督教是提摩太),但經文的譯法是基督教的譯法。我並不認識天主教的內容,只是稍為唸過基督教學校,也曾經上過幾次基督教會。但據我所知,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聖經除了多少幾部經文,其餘內容基本一樣,不過中文譯名上就有分別,像《啟示錄》和《默示錄》。我不知道電影是故意寫上這個差別譯法還是怎樣,總之就令我覺得很奇怪。

現在的電影,愛情片、歷史片、喜劇、懸疑片各種各類的電影,都泛濫地探究相似題材的人性黑暗。有些很直白地寫:人與獸,又有何分別呢?也有部份以劇情為主,寫得比較隱晦,因為想讓人思考的東西比較深層次。而這部戲看上去就像那些很大路的、已經泛濫到淹死人的電影,以申訴人性為主,劇情為輔。主題的東西不算甚麼新鮮的東西,故事的脈絡簡單,而最好不把內容當成是兇案的真正內容來看(實際上不清楚製作團隊蒐集資料的詳細程度,也不知道為了遷就主題改動了多少),可是手法令人喜出望外。都是寂寞惹的禍,這種題目真的比「老掉牙」這個詞語更老掉牙。人會自經歷而改變行為、改變思想,這些都是微小微小的,也就是因果。因理循環,因此看起來很簡單地就把人推向死亡。我說這部戲是文藝片,因為這套電影很直白地說了一些東西,但你又不明白這些東西,好像應該有多一點,又好像少一點。還有,電影開始放映一個小時後,我後面傳來深沉的鼻鼾聲,我看一看錶,駭然發現面前的竟是一部文藝片!

利申:但我寫作卷只有1。Between,導演你是高登仔吧?[認真mode]春夏演得真好。另外白只在殺人剖白中的演技簡直驚人。[/認真mode]

有感    2015年12月9日午飯時間

[福爾摩斯的最後奇案]再理性的人也有感情

[按:含劇透。]

《Mr. Holmes》本是一部近年完書的福爾摩斯同人作品,因此故事內容著重於現在推理小說多說的「人性」多於邏輯推理等題目。雖然在柯南.道爾的原著中,夏洛克.福爾摩斯作為一個名偵探也不是無懈可擊,有他的不完整性也會敗於對手,但像《Mr. Holmes》這樣的描寫則沒有,顯然是非常近代作家的筆觸和視野。在「神探伽俐略」系列《真夏方程式》中有句話是這樣的:就算找到真相,也沒有人會得到幸福。這是近代推理作品中常見的主題。

劇情講述患有腦退化症的福爾摩斯在寧靜小屋裏渡過他的九旬餘生,想以編說真實故事小說來回憶他的「最後案件」。電影中有兩段支線,一是日本人梅崎曾因父親以福爾摩斯為名沒再返國而邀他到日本,進行半復仇行動不成;二是家中管家及其兒子與福爾摩斯的生活和衝突。整個故事沒有驚人的轉捩點、出乎意料的劇情發展,是一部相對小品的作品,講的是一個老人、懊悔和覺悟的故事。令人深有啟發的也不是甚麼案件和計劃,只是福爾摩斯最終處理的態度。

對於偵探小說的主角來說,找出真相已經沒有難度,現在的作者執著於怎樣揭破。像阿嘉莎.姬絲蒂一流的經典作家故事,集合所有相關人士直接解說怎不容易?問題是這樣真的好嗎?除了逮捕罪犯、重組事實以外,其他事情是否完全不用理會?人性也是推理得到的,但假使如此為何總會有偵探算漏這點?

30年前,福爾摩斯協助擔心二度流產妻子的湯瑪士.凱莫特調查其妻子安。福爾摩斯發現並沒有人要迫害安,只是安對不了解自己的丈夫有點怒意也有情緒困擾。安也很聰明地知道福爾摩斯在追蹤她,最後發現這個著名老人比自己的丈夫更了解自己,然而因著了解,本想在福爾摩斯身上尋求認同,結果福爾摩斯的答案竟是十分平凡而理性。福爾摩斯的出現成了安的催命符,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不理解她的想法也只是無可奈何,但福爾摩斯分明是明白,也偏偏說得像個毫無關係的路人。福爾摩斯說,我都一樣孤獨,像安一樣的人來說實在是一般強力的暖流,只可惜暖流湧了一半就完全冷掉,這是從希望的窗口掉到絕望的深淵。在安的心中也許就想,這個世界要找到知我心聲的人應該已經不會再有,聰明如福爾摩斯又怎樣?還不只是哄著我強迫我做著痛苦的選擇?福爾摩斯的處理不只令安怨恨,連湯瑪士不能接受。

福爾摩斯本對華生掩蓋事實真相的故事敍述感到生氣,只因腦退化的他已經忘了真正的真相。當待他回憶起,方知道華生是多麼貼心和溫柔。故事前段多次強調華生在福爾摩斯故事寫的居家住址是假的,這個說明了雖然邏輯推理能力遜於福爾摩斯,這個「在普通人中也是個聰明人」的華生醫生是知道在他的故事中,甚麼事應該說、甚麼事不能說。在凱莫特的案件中,抺去事實真相,一則是保全福爾摩斯的英名,二則也是讓大家回憶起時也是個完滿的結果。所謂小說就是實現現實中無法改變和達成的事,也是緩和現實殘酷的安慰劑。華生也許不能完全明白福爾摩斯的內心,但肯定是一個最清楚的旁觀者和摯友。

案件完結後30年,已是戰後時期。在福爾摩斯的生活中一點一滴反映出他開始會關心身邊的人。例如當管家蒙洛太太想要「跳槽」的時候,雖然是從理性角度分析,也多少是尊重她的意願。不過人的溝通就是一旦不持續練習這個動作,以後就很難再做。福爾摩斯一生沉醉於他的物證推理中,至於人性的事並不屬於他的擅長之處。在各個小片段中甚至會覺得他是天下女人的敵人,女人總會覺得自己身邊的男性挨近福爾摩斯不會有甚麼好事發生。他是不懂得,所以在小羅渣遭到黃蜂襲擊以後,他都沒想過要跟蒙洛太太說一聲。的確,跟她說一聲對事情不會有任何幫助,甚至唯恐還會幫倒忙,但人就是需要聽這些一聲兩聲。他就是不懂,所以也無法理解華生的用意。

但他畢竟也是個聰明人,而且也不是太過老頑固。跟蒙洛太太牽手、寫「故事」哄梅崎,證明他已經懂了,而且還很厲害。還開始模彷廣島遺民的祭靈手法。所謂祭靈、拜祭、祭祀等各式相比於對亡者有或者神明有所作用,其實全都是生者自我安慰或警剔的手法。福爾摩斯會做,證明他開始面對自己的內心,並承認當中軟弱的部份。

Ian McKellen也就是甘道夫和磁力王的扮演者,要當這個已經變成孤獨老人的前偵探是毫無難度。或者想像Benedict Cumberbatch老邁的時候或者就會變成那樣?不知道呢。另外,原來那個梅崎就是那著名的真田廣之,是與渡邊謙齊名的那個真田廣之。嗯,很想說這日本人英語真好!原來已經移居國外。

有感    2015年10月24日上午 在公司完筆

P.S. 果然是不應該寫了一半放著不理,後段續寫都忘了想要寫甚麼,而且語理不順。
P.P.S. 別把同人當正傳。

[誠如神明所說][銀魂]天谷武&高杉晉助

看電影的時候也不知道,原來《誠如神明所說》是搞笑番。的確漫畫程式的分類也沒有寫這個,但這番誠然是搞笑番吧?擱開內容不說,彈幕所寫的這位「女主」天谷武,絕對是港漫模式的搞笑役吧?(雖然我在這學會「男二都是女主」這個道理,但天谷武怎看都不是女主吧?女主吧?女主是瞬吧?)

天谷武首次登場是在招財貓那關被破之後(電影是進入之時),那時只是一個單純的暴力瘋子。但在後期發展,因為電影跟漫畫的故事綫的分岐而有很大出入,主要是因為時間和各種敍事上的限制。不過我認為電影改編的部份極有原作風範(可能是因為我先看電影,再補漫畫),但這裏不說。而因為改動,天谷武的人物性格有種形同神不似的感覺。

電影的天谷武簡單來說就是「賤精」,更精確來說就是個「大仆街」。他基本上是最深瞭所有遊戲的玩法,然而在「北極熊」那裏見死不救,在「踢罐子」裏企圖盡殺眾人。這是將天谷在「招財貓」暴露出的惡質性格延伸下去。而兩個天谷的性格之所以兩條腿走路,主要有兩個分界點:一、與(真.女主)秋元市佳(有譯一佳、一嘉等)的曖昧關係;二、「跳大繩」後對「同伴」這東西的肯定。

漫畫的天谷武是個喪心病狂、對死亡的威脅異常興奮、是個這類死亡遊戲的狂熱者、對能令他情緒高漲的事物有類似性興奮的反應,而他標誌性的舉動是摸自己的小弟弟。因為先看電影,我以為天谷只是個瘋狂的人,但其實思想瘋狂、跳脫之餘,行動力和體能力量等等都非常高,實際上是最適合當古代武將的人。如果天谷是個真實人物,他就可算是「生不逢時」了。除了心理上有點扭曲,他的邏輯、思路都十分清晰,我認為這種人最清楚自己有多瘋狂,可卻樂於成為更加瘋狂的人,致力不容於世。

擺了高杉在標題是因為覺得要是《銀魂》要惡搞高杉的話,也許會朝天谷這種方向走。一開始我就覺得天谷是跟高杉類若的人,以殺人(破壞)為樂,生存不忍平靜,而且笑得令人心寒。天谷親秋元那一幕,我甚至覺得像《JoJo的奇妙冒險》第一部Dio強吻艾莉娜,是一樣的報復心態,甚至覺得催毀一個女人的美夢是大義。但,其實不然,這部份,天谷只是單純喜歡秋元。某程度上,天谷和高杉一樣雖然於世不容,但實在也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他們有如凡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只是愛恨分明,分明到異常激烈:喜愛的要強搶僭奪,厭恨的要摧毀抺殺。不過這都是早期的形象,後來就變得不一樣。因為作者都想把自己的角色寫得更立體,而非只是一個「一統天下大魔王」的形象。正如「所有神以前都是人,只是因為神做到人做不來的事,這些人才被稱之為神」(誤),大魔王曾經都是只是個凡人,只是經歷過各種悲慘的事情,兼之自己的性格太中二,但他們又的確別具才能,這才能成為大魔王。天谷如是,高杉也如是。

反派角色對於很多讀者來說,有種魔性的吸引力。就算他們多麼面目模糊,也總會有忠實擁躉。實際上很多傳統的反派角色都沒有自己的獨特性,就只是想破壞主角的「美好生活」,像「火箭兵團」一樣;又或者是單純的自私自利;又或者根本沒有為了甚麼特定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是「壞人」,所以就去做「壞事」。尤其是次文化的故事反角都是這樣的一個籠統形象,但現在的可能受了荷里活電影影響,開始有種從心理學剖析「壞人做壞事」的根本性原因。而我經常覺得越後期的故事作品,越喜歡唱反調,把壞人說成「不真的很壞的壞人」,甚至是個好人被抺黑,反而所謂主角才是最壞心腹黑。而現在最常見的莫過於反角變同伴(從良),幾乎每一部少年漫畫都會。但當然有點層次的作品,把所有人物都寫得立體,沒有真正的好人、壞人,這才算是上品,否則就太過兒童文學的水平了。

基於以上的「反角光環」,像高杉這種本來「只有型格、沒有性格」的角色也就大受歡迎,甚至站於商品販賣中的前列位置。(我不知道天谷是不是這樣,因為這部作品我也算是中途出家,不算太了解情況。)基於作品是長篇的緣故,也因為作者也終於願意花心機(約四百幾十訓起)工筆於高杉,卻實際上跟根本是抖S的天谷相比,高杉反而有點M屬性。(不過S跟M實際上殊途同歸,我說了很多次了,是不是?)但相同的是,天谷跟高杉出現人性化的表現時都是跟「同伴」一起的時候。對喔,實在很俗套。不過戲如人生,故事的人性或者不真實,多少也是跟現實類若。人的稟性千百年不變,這種故事還是會一直寫下去。

《誠如神明所說》好像沒有做過動畫版。不知道是因為受高杉(跟DIO)影響,還是個人喜好,我覺得子安武人很適合做天谷武這個角色。子安演的反派都很魅力,大多擁有糾結的個性、華麗而崩壞、自卑又自大、雖然真的很厲害卻也太自傲、獨行獨斷、朋友只是用來利用的工具(好了,這是大多數的反派特色),所以也覺得子安要是演天谷,也能賣得一手好萌好好表現到這個瘋狂卻又可靠(誤?)的角色。

我喜歡反角(其實說反角好像不太達意,不過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不是因為他們魔性的誘人魅力,而是因為他們的悲劇性。當然那些完全沒特徵的「一統天下大魔王」不論。他們的悲慘令他們變得扭曲,扭曲是一種十分痛苦的狀態。就算他們表現得多變態、為毀爛的而呼嘯,他們扭曲的內心還是會令他們十分痛苦。這個心理不平衡只會令他們更加癲狂。也許我只是可憐他們的苦處,又或者只想擁抱他們,然而沒有反角,那部作品便會少了很多精彩。

隨筆    2015年8月8日早上  在公司

[暗殺教室]教育的烏托邦

一開始看《暗殺教室》,我瘋狂了,猶如染上毒癮。未讀完第二回,我就發現我愛上了殺老師(絕對不是因為我喜歡觸手)。本來是打算輕鬆地看一套完全陌生的流行漫畫,怎料竟不能自拔。

(本段是劇透部份)殺老師是黃色章魚形的未知生物,卻說是地球原生物。擁有20馬赫速度的他,因為把月球炸成新月形,又揚言於次年3月炸毀地球,被世界各國盯上。現在於名校椚丘中學最沒希望的畢業班「END之E班」當班主任及除體育科全科目導師,授權所有學生殺自己的機會,令他們可在畢業前(次年3月)阻止自己炸毀地球,於是稱之為「暗殺教室」。教室由日本防衛省監視,其中的精英烏間惟臣以副班主任及體育老師的身份主力監控情況和教導學生暗殺技巧。暗殺教室裏另有國藉未明,著名以美人計下手的女殺手比琪(通稱Bitchy老師),擔任外藉英語教師,伺機下手殺殺老師,喜歡烏間。目前最成功對殺老師進行的暗殺行動,包括使之發動一月只能使用一次的脫皮(金蟬脫殻),及使之進入完全防衛狀態(不能動彈的球形)。殺老師是非常敬業的教師,能令「END之E班」全體學生躋身全級50名內,在學業以外也成功指導學生的全人發展,令學校其他人刮目相看。目前漫畫連載剛完結的「殺老師過去篇」,揭示殺老師原是最強殺手「死神」,因徒弟出賣被抓,成為實驗對象,變成現在的模樣。又因為跟當時看顧自己的原E班班主任雪村約定,所以來到E班授課。

除了暗殺行動,作品以極大篇幅描寫殺老師與學校理事長兼創辦人淺野學峰的教育家對決。淺野理事長利用挑起學生的仇恨、挺強貶弱的方式教學;締造「END之E班」就是希望精英學生「以恥為戒」,是不成功便成仁的精英主義。與這個老練的教育家相比,殺老師在3E之前沒有實際教學經驗,但卻有著跟淺野相似的教育家特質:清楚抓住每一個學生的特質、長短之處;懂得適度誘發學生的潛能;以殺意激起學生的鬥心。皆是「因材施教」。與之不同的,是殺老師更會「有教無類」,不論學生的強弱,也不論學生的態度,一樣會「因材施教」,卻亦有給予適度的自由(這應是雪村老師教的)。幸或不幸,他們的第一個「學生」都是失敗之作,卻因此令他們走上迴異的教育家之路。

出乎意料的,在崇尚熱血的少年漫畫中找到這樣的題材,與其說畫給少年看,更是指向少年的家長和老師。本來應該是搞笑漫畫,世界觀又是天馬行空的,疑幻似真的設定卻沉重地跟現實映成強烈反差。但人性這種事卻是放諸任何設定都能通用。

淺野理事長好像是個不甚受歡迎的角色(雖然人氣指數也不弱)。揚言要破壞地球的角色成了主角,以「好人」的姿態登場,對立者淺野就成了「壞人」。對於E班他可能是壞人,但對其他學生他便算一個「良師」。教育雖然是一門講究過程的學問,卻也是一門以結果論的生意。學生能取得好成績,發揮到自己應有的潛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就是老師的貢獻。

跟網友討論過這個教育的話題,網友指出殺老師教出的是能解決問題的學生,而理事長只能教出只依指令言聽計從的學生。我並無正面回應,但在這裏,我用例子說明:淺野學秀。淺野學秀無疑是理事長最理想的教育作品,可以說,幾乎要用上E班全部人各自的能力加乘,才像現在勝過淺野學秀。是理事長教育理念的楷模。他被賦予了各科目優異的才幹,同時還有領導力、批判能,和對權威的反抗性。這是單從命令的成品嗎?明顯不是吧!在理事長的指導,學生的目標明確、清𥇦,又能把握自己的長處。理事長與其說是教師,不如說像拳擊教練。要不是碰上殺老師此等只應天上有的怪物,大概每季都能贏得金腰帶。但你絕對不能用一個常人來跟如此怪物相比,畢竟限制和條件不一。無論如何還是個很有教育理念的能力者。

提到教育理念,就不得不提雪村老師。雪村老師是那種老好人老師,大概每所學校都會有這種跟別人格格不入的老師。雖然雪村老師有她在教學上的目標,也知道學生在成長上所需的養份,但這種老師很難令學學生成材。就算再有才,頂多只能走上淺野理事長的舊路。因為像訓練狗隻一樣,糖跟鞭子缺一不可。何況雪村老師本來就不是個很有才能的人,坦白來說就是個「庸才」。誠言,教育是個充斥著各種庸才的界別,明明是極其重要的行業,卻無法令精英進入。結果就算有像雪村一樣的老師,進去時多麼熱情盛意,不三兩年也只會庸庸碌碌地將教學視作打工。

所以光有理念,還是無法成為一個好老師。傳道、授業、解惑,全都要求老師本身的個人質素夠高。殺老師和理事長(尤其是後期被調教了以後)本人就是超班的精英,當然就有足夠的知識去教授。但這都不過是好老師的最最基本的條件。然而以經驗談,殺老師個人還是無法充當及格的師長,只能是個孤高的天才。要跟雪村老師的精神合而為一,才能成為我們現在所見的教育奇跡——殺老師。

老師是極之重要的角色,無論如何,誤人子弟者都是禍害社會的元兇。我們不能奢求暗殺教室,這種還能分級的教育天堂,但求不要把學生打進十八層地獄。教育是社會的共業。

暫筆    2015年6月10日中午 在公司斷續寫了一個多月

9/6/2015:《聽見流星的聲音》讀後感

非常喜歡梁朝偉,喜歡到只要看著電影海報的他,就能牽扯到情緒。當然這個也全拜作為神級演員的功力。

曾經說過,偶像之所以能夠成為偶像,有時未必是因為那個人本身的實力,而是那個人的「個人魅力」。個人魅力不能靠練,是被各種事物塑造的,當然也會有天生的部份。這是因人而異的。也不能保證甚麼條件才算更吸引的魅力之處,因為「個人魅力」是整體一面,內外兼重。

是因為今天報道在說,才知道有這樣的文章。翻來看的本意是,大家把他捧得那麼高,大概未必是他所能承受?讀來就知道是錯了。以前只知道梁朝偉的電影、他的迷人電眼,後來多加認識、一點一滴的,每每予人太多驚喜。看過他受荷里活傳媒的訪問,英語的流利程度和口音都叫人讚嘆,他不是中途輟學的嗎?今日一看,原來連中文的程度也相當不錯。當然這裏不是在說梁朝偉是哪個文藝水平。只不過,語文這回事,尤其是中文,考究的是人的感觸。生活體驗豐富的人,即使行文平實,也能予人厚重的實在;相反,欠缺思想的人就算書看得再多、修辭如何華麗,也只是虛有其表,沒能打動人,甚至無法叫人讀下去。梁朝偉寫的,正屬前者。

文章裏的大部份是梁朝偉的經歷,而字裏行間都連繫著想法。思想是文字的靈魂,而切身體驗是供養思想的食糧。當然不是吃得多,就能長得健康。吃撐了,有些人只會變成胖子,令自己舉步為艱。到底要吃幾多,怎樣吃,這都是學問。然而就像庖丁解牛,生活便是肌理,如何自如地活、自如地解牛,逐漸大家都會摸到法子。只是,多少要碰碰釘。

梁朝偉的文字如同他的人格,很踏實。並不是要故作親切,假裝很了解他,只是從眾多的側面描寫都映照到梁朝偉這個人正是如此。他說他要成為一名「演員」,不是「明星」,不是「影帝」。在繁華的影視圈,幾多人只在追求這般那些美好的糖衣、光彩的夢幻,而他卻說要平凡地踏步。恰如他的好友周星馳。然而,雖然同樣只想當一個演員,想要演戲,但星途大不相同,除了際遇,大概是因為本意各異。梁朝偉很安然地做各種電影的每個角色,周星馳卻是很有要求,好希望做到自己心中所想的角色。我是這樣認為的。因此,梁朝偉絕對是好片、爛片、喜劇、正劇通通都做,是真真正正的演員。演員能任由導演擺佈,所以說看電影的好壞體裁不能從演員陣容就能斷定。那文首梁朝偉還在提那氣死人的《大魔術師》,真叫人哭笑不得。而今時今日的周星馳,不只要做演員,更要做導演。如大陸網絡文章所說屬實,周星馳前半的演藝生涯都真的在當演員,毋論自願與否,後半的已充當著電影人。

在拍攝《色戒》那時,梁朝偉說演員不應為自己設限。這就是我喜歡的、單純身為演員的梁朝偉。去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他沒有憑《一代宗師》贏得最佳男主角。我看著他坐在台下,那並不是失落,是不以為然。他本來就該是不對此在意的人吧?因為他不是要來當影帝的,何況又不是未奪得過。而且局中人當然也就明白能得獎與否,跟實力並不掛鈎。這些那些他都沒所謂,只默默地演。

讀著那篇文章時,梁朝偉唸台詞的聲音就響起了。這該歸因於王家衛的電影。王家衛是鮮有用旁白用得極好的電影導演。而王家衛的電影,旁白部份只有梁朝偉讀得最好。張國榮也許有許多地方比梁朝偉強,但旁白絕對是梁朝偉的才好。王家衛的旁白,用詞簡單,卻用九曲羊腸的寫法來表達極淺顯的內容,目的就是避免過份直白,這樣才能叫人千迴百轉。看了梁朝偉的文字才知道為何只有梁朝偉才能唸到那種感覺,現下想來那些獨白彷彿就是他親手所寫。回到原點,又是多思考的關係。

梁朝偉的眸目,我可以看好久。到底要儲積多少思慮才能成就這對深不見底的眼睛?雖然我是因此才喜歡他,卻正因為喜歡,還是很想讓他不要想太多。只不過他那色彩斑斕的人生,哪輪到我這種小伙子說話?

亂曰且忘詞之隨筆    2015年6月10日午夜

薄櫻魂-札記

這是本來要加在「按」的說話,但發現字數太多了,而且有點離題,還是另僻新篇。

最初看《銀魂》的時候是很白痴的,完全不知道他媽後面的背景。尤其雖然我是個「歷女」,但中國史以外,我幾乎一竅不通。為我打開日本歷史之門的,是福山雅治的《龍馬傳》,這才令我開始翻坂本龍馬的東西來看。然後再看《銀魂》(動畫),看了幾回就自作聰明地說:咦?天人不就是打日本的外國鬼麼?而這個故事就是暗示幕末時代!(噢噢,恭喜你猜對了!)但可能受福山的龍馬和谷原章介的桂小五郎影響(其實還有《仁醫》),我很長時間以為銀時的原型是龍馬(是個大笨蛋)。當然最後才知那是土方歲三(其實是武田鐵矢,but he is both of them)衍生出的人物。

令我全面地研究幕末歷史的,是《銀魂》。這也是我說《銀魂》影響我一生的其中一個項目。翻維基、翻百度、翻司馬遼太郎的書、翻各種時代劇和電影,而《薄櫻鬼》就是這個時候翻來看的(雖然那動畫悶到我不得不棄翻。大佬,我真係唔明呢套嘢有乜好睇到出product出周邊出電影出到成行成市囉。。因為超喜歡土方十四郎,所以對那個土方歲三起了移情作用,甚至日後玩galgame都會自動愛上當中的土方歲三。然而認知越多,越發現其實我並不太喜歡土方歲三,起初以為是因為三木真一郎,後才知道是根本不喜歡土方這個人。我只是喜歡十四郎。

與之相反的,是沖田總悟。也許是因為太喜歡土方十四郎,所以無法喜歡這個搞對抗的死小孩總悟。雖然總悟都是個可愛的角色,但跟沖田總司比起來,實在相去萬里。尤其看過《御法度》,那沖田帥到不行(雖然武田真治是原來的那個屎忽鬼加納惣三郎。松田龍平真的太過屎忽鬼呢。)。總之就覺得應該是司馬遼太郎筆下的那種簡單純情美男子。

沖田的感覺比較坦率真性情,他之所以只是一番隊隊長,除了身體情況以外,應該還有別的原因。而近藤勇和土方歲三則是經過了很多骯髒污穢的手段才會爬升到這個地位,某程度上《薄櫻鬼》真相了部份,而《銀魂》反而將之調反(本來性情平近的高杉也如是)。但新選組本來也就不是甚麼好東西,也不知道甚麼時候成為日本大眾喜愛的東西,尤其這個毒辣手狠的土方歲三。

也許是哪個誰開始發現土方歲三是個挺耐看的「型男(?)」。反而司馬寫成美男子的沖田,卻要很艱難地才找到一張不奇怪、但超帥(不要把那個期望放得太高,就是一般武家男子來說比較帥,而且是傳統日本人的臉)的相片。

那裏頭我也捏了他媽的荒木歲三梗,因為無論如何都想吐槽這兩張根本100%相同的臉。土方歲三之所以被說成帥,就是因為跟「每天都用東京的水洗臉」的荒木老妖精長著一個模樣吧?曾想過當時裝設計帥的荒木飛呂彦,大量套用自己的設計在《JoJo的奇妙冒險》裏。當我看見岸邊露伴(這個其實也是荒木本人吧?因為活了很久,所以可以把真實經驗放進作品裏。他的作品就說明了他是真的活了很久吧?而且會令人想起蒙娜麗莎呢。這段也是荒木你的真實體驗吧?)的額飾、那個狗牙的設計,再看看新選組背上「誠」字、衣袖狗牙的隊服,這,絕對是荒木你的style吧!還有呢,土方歲三在和服店當過學徒,要是這班武夫要找個人來設計隊服,隨隨便便叫土方畫個式樣來,不是快捷了當的合理麼?

因為胡謅著荒木飛呂彦=土方歲三,說著說著連我自己都相信這是事實了。所以不禁在想那個總是跟土方脫不了關係的山崎,大概就是超喜歡「土方」的空知英秋(高度也相符吧!(雖然162可能還是高了少許)這個是空知不能露面的原因嗎?)。而除了《銀魂》,我從沒見過一個如此有人氣的山崎(或是我孤漏寡聞)。所以在猜想中,既然有荒木歲三,那大概就是山崎英秋。(忽然間想起監獄篇那個殺人鯨的狗牙衣袖設計,是要吐槽你自己隸屬的那位「鬼之副長」嗎?)

話說回來,要是能夠穿越,雖然明知道結局,我也會選擇沖田總司。(病君不是都很萌嗎?你看郭嘉多受歡迎?雖然我不是喜歡郭嘉的(三國殺除外)。)愛情就是要撼天動地、捉不緊留不住的才叫可歌可泣吧!(何況人家真心帥真心強)(別跟我說他不帥,比目魚面怎麼都要比火神星人齋藤好看)(他只是不算當代的帥哥,在現代的眼光來說還可以吧?我怎麼有時錯覺會覺得他看起來像谷原章介?著名於真確資料搜集的司馬遼太郎,我覺得會是可信。雖然不知道為甚麼大家執信司馬的形容,而覺得子母澤寬是單純小說創作,是文字的功夫不夠吧?)或者要選下場,該選永倉新八跟齋藤一這樣活到最後的人(還是同年!);而帥的話,可能就是原田左之助(或者土方歲三吧,要是你喜歡荒木)。穿越愛情這種事情你就別說看下場再選吧。我就是喜歡這個人(小說上?)的性格可以了沒有?真的選下場好,你不選維新派的木戶孝允(係呀,木戶孝允是桂小五郎呀,不過木戶是他最後的名字(好像是),寫木戶不可以麼?)?不過木戶死時才43。那邊的高杉晉作的為人也是我喜歡的那種(受影視影響?),不過同樣都是因為癆病而死的。古人就是多短命,就算是命長的,也不見得多能跟你見證幾多大時代。

所以我覺得其實穿越愛情故事,這種事情要選甚麼路線都沒有所謂,一如大家在玩galgame。就像《步步驚心》,張曉要是真的比較喜歡八王爺,也是可以呀!轟轟烈烈地愛一場,然後相擁消逝也是種浪漫啊!要是知道沖田是肺癆死的,讓他的癆病菌跟我交換著,最後大家抱著一起死去,算是十分轟烈吧?轟烈的愛情故事唄,有點預知的悲劇劇情,總比被未知的侵襲好得多了。

當然這都是胡謅的東西,我認識的全都是皮毛。說是研究,卻隨便一個日本研究的學生都能打死我(說不定呢)。讓我回去江戶時代,溝通都不行,談甚麼戀愛?不過喜歡歷史的人,如你和我,大抵都會有令自己充滿遐想的歷史人物,三國也好,戰國如是(全都溝通不能)。大家或者都會想當亂世佳人吧?然後覺得自己大概有種能操控歷史的感覺。

《銀魂》雖然說以真(新)選組為中軸,大件事如池田屋事件、伊東叛變這些有寫過的事情我都不會再在《銀魂》之上增刪,但原著很多細節都沒有補足,令同人創作故事變得太沒題材。比起《薄櫻鬼》原著沉重地(所謂)見證新選組的興衰,這裏還是用《銀魂》(原來的)日常角度來寫。不過我相信這個也是其一原因(不能為真選組加太多細節),令空知英秋準備把《銀魂》結束。既然是惡搞歷史,那麼歷史終歸有推進的一日,推進都某個時候,大概就沒戲唱了,但當然還會有其他原因。

從前我都希望能以節操(雖然殆盡了)交換《銀魂》永不完結,但現在這樣看來,應該都會是好來好去的,我心足矣。

隨筆    2015年5月26日夜晚

(同題:《漫談.幕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