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0]有些道理不必說得很明白,側面說來人家更接受;作為一部電影,大概主題曲是比電影內容本身來得重要幾十倍

第一次看《永遠的0》是在戲院,早場,買了兩張票。不過只有我一人入場,剩下那張本來是買給我弟的,但有人睡不醒,我連網上預購的手續費都蝕了。不說。

當時在看電影嘛,首先當然是因為阿准咯。這個小矮人兒多數只飾演硬漢,走著Tom Cruise的路線,大概是不想大家把自己看起來只是那小不點而已(不過我不會說,因為阿准很矮小,而且常常在電影展露憤怒的面容,還要面尖面細、身手好,所以說他才是演兵長的最佳人選!)。我也忘了為何無緣無故很喜歡岡田准一,大抵是在看到《圖書館戰爭》的預告片後,被那「大叔」的身影所吸引(其實他也算不上叔吧?)。

不過話說回來《永遠的0》本身的預告片也拍得很感人,這也是我入場的最重要原因。那當然就是電影內容本身就有點感人。只但是,電影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催淚(如果要是的話,就有點失敗),所以不要把那些狗狗片啊,細路片啊一併拉過來說。

電影內容的確有點陳乏,不過節奏挺好的,明快、清楚,也保留讓觀眾發揮同情心的空間。只是真的有點陳乏,然而有點古怪的結局後,片尾聽到Southern All Stars桑田佳佑創作、演唱的主題歌曲,那豆沙的阿伯歌聲,加上優美的歌詞翻譯,淚水忽爾不受控狂奔出來。

這就是我第一次看完電影的感想,不過總是覺得掌握不了一些細節(具體不明白甚麼已經忘記了,大概也不明白當初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於是才想要重看一次以後,才出文章。但這電影令我太感動了,我還想說這是我近年最喜歡的日本電影(之一),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出文章讚揚一下啊!——這只是我第一次看完電影的感想。

唉!我真不該讓我弟跟我一起看「感人」類別的戲劇,我弟大概是個吐糟超強的專才,所有感動的事情都會被「一語道破」。而且他本來就是軍事、歷史狂迷,像《永遠的0》的二戰片,說0式戰機和美軍多番空戰,對他來說,當然是糟點極多。除了說電影製作馬虎,如航空母艦上的戰機只有四架不科學,美軍駕新式戰機的技術差駕舊式戰機的技術超強不科學,機師被打中頭(又不是用手鎗打)居然不爆炸不科學,當年的日本人不是稱「0式」為「0式」不科學……諸如此類,我大多都不記得,大概是沒有分神聽他滔滔說著我聽不明白的東西。總而言之,最後幾乎被貶得一文不值。所以我本來想跟曾與之允諾過要寫文章的人,說「抱歉耶,我已經沒心情寫了耶。這個戲,根本不值一哂耶……」然後懷著這個心情又帶點不憤,寫了這幾段。

簡言之,電影就是說:人要珍惜生命,但是人怎樣保衛生命,生命總是有燒盡的一刻。所以我們要用自己的生命盡量發揮最高的價值,而不是一股腦兒衝去戰死沙場,讓自己的價值僅此而已。這就是給像那「打歪仔」(這個廣東話我都不知書面語怎說怎解釋,勉強說,大概是「很欠揍的不良少年」,是跟「打靶仔」一樣嗎?)三蒲春馬那角色一樣、無人生意義不知人生而為人到底為甚麼不早點死去的,你—和—我—這樣的「打歪仔」的忠告。純粹個人意見,我一直覺得三蒲春馬很欠揍(所以說演艾倫很適合麼?)。弟說,找三浦春馬演這角是故意的,正是因為他很欠揍。對喔,這個角色欠揍是應該的,這樣才能說到「宮部的故事鼓動年輕人,從漫無目的變成滿有幹勁」,所以照我弟的說法,三蒲後來變得沒有那麼欠揍(這句我不認同)。

雖然是鼓動少年郎的心智,但其實不是叫你熱血。宮部(岡田准一飾)就是跟整個熱血集團抗衡,才會被稱之為膽小鬼。所有都被洗腦,一股腦兒去做某人,就算不合邏輯,只要熱血就可以成功(詳程請參照日本週刊少年Jump及其他相類漫畫),死又何妨?我們做到的!(已經有邏輯謬誤)

電影沒有明顯地說反戰的意思,沒有直線抽擊戰爭令生靈塗炭這種更陳乏的題目。也可以說電影表面上並不是想講跟戰爭相關的任何東西,而是廣義的「珍惜生命」、「把握生命價值(去彰顯愛)」。然而這還是一個很美麗的偽裝,可以說,今代人的領悟部份全部都是偽裝。只是實際上,誰不知道這是反戰啊?連最最最最最愛惜生命的那個仁兄,擁有高技術可以避過戰火攻擊、深明每次攻擊的成功率,也是「開小差」的高手,這樣的人也一樣死於愚蠢的戰略攻擊。這還不是戰爭的無情?也或者其實都不是想講反戰,你可以打仗,不過打得不要那麼蠢。士兵都死盡了,你打毛線啊?

不過算了,內容我已經不想再講,因為現在看來平淡無味,是五年後會令人全然忘記的東西。(本來……並不是這樣滴!)

唯一沒被吐糟的,就是Southern All Stars的主題曲《螢》。從初聽見開始,就著迷地聽,不斷聽不斷聽都帶著心傷:

不想讓你看見我的眼淚
用笑顏跟你說聲再見
約定好還要再相見喔

但你為什麼斷送了自己的生命
只有靈魂回來呢?
追隨著黑暗中飛舞的螢
感覺到你彷彿還在身邊

如果還有來生的話
我們還是會相戀吧
像燃燒生命般緊緊相擁

對喔,這是井上真央飾演的妻子松乃的心聲,對死去的丈夫的心聲。到了現在一想到桑田佳佑的聲線,還是會打個冷顫,心臟毛毛的像要穿個咕窿。一則是桑田功力甚深,一唱出來就非同凡響;二來作為一代日本名曲製造機(維基上寫的),就算找個平凡的歌手來唱,也是超然的;最後就是,這曲是鮮有真正跟電影主題完全吻合的「主題曲」(當然還有《嫌疑人X的獻身》裹那《最愛》^3^)。現在的主題曲大多隨便湊一首愛情曲來就算,題目啊氣氛啊都不用理會,只要歌者有相當的名氣就算,更甚的是隨便有首歌就算。連我弟都說,這電影唯一的賣點就那曲,就像《那些年》一樣(真的很不想跟這部垃圾電影作比較,但事實道理說對了)。可能就是因為那首歌,才會有這電影好看的錯覺。

我的總結是,好戲不妨一看再看,只有真金才不怕洪爐火。很多東西,放在記憶之中很美好,再回放一次。啐!不外如是。

促筆    2015年4月7日下午

[銀魂]從銀魂裏看見的愛情﹣2﹣三葉

沖田三葉。因為愛屋及烏,我是很喜歡三葉姐姐的。不是因為總悟啦,總悟這種孩子氣又個性倔強的人很不討好(也許是因為我像他吧?)(空知猩猩說每個角色都有一個他令人討厭的特質,我是是平凡人都會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討人厭的特質吧!)。是因為土方十四郎,因為深愛著十四,所以也愛上他所愛的那個女人。更何況三葉本來就是個很會惹人愛的女人(不單是因為她跟我一樣喜歡Tabasco)(但也許是因為出場率不足,沒機會讓猩猩寫崩這個角色),她溫柔、凡事體貼忍讓,是個很傳統的日本女子。然而也許因為這樣,也一如傳統日本女子的傳統,得到悲哀的結局。

三葉跟土方的故事就像張小嫻的小說,因為留有餘恨,所以叫人悲哭、叫人戀戀不捨。好的愛情小說作家,都是狠心的。因為只要夠狠心,才能寫出臻於《紅樓夢》那樣遺憾千古的起承轉合。雖欲罷不能,無奈已然結束。然後心上懸上哀愁和牽掛,久久不能平伏,彷彿跟角色一樣永不能得到幸福。

愛情故事多數因為角色自身的性格,才會招致絕望,而非命運。命運只是襯托,並不是改寫劇情的轉捩點。比如說,林黛玉的自憐自傷、孤芳自賞,令本來在賈家毫無立場的她更支持,無論如何都不會有人把她跟寶玉串起,甚至連同情都不得;光源氏的戀母、多情又薄情,不是因此,以後都沒故事,就算不是紫,不是女三宮,也有別人替上角色。也就是因此才令紫上含恨。三葉不會含恨,只有觀眾含恨。因為三葉沒有恨、只有愛,這麼可恨的男人、這麼可恨的弟弟,為甚麼不恨呀?這種飲恨的劇情,才真正教觀眾叫恨呀!

而如果,三葉跟土方互不相愛,彼此都不會生恨處。正因為三葉愛土方,才會被迫到最後的時間—為了不讓弟弟心帶牽掛,想要去嫁人;土方因為太愛三葉,才無論如何都不能與快將結婚的三葉相見,和老早跟她保持老死不相往來的關係。看官看到此間,都不禁心內吶喊:土方你這笨蛋!三葉不是想要這種幸福!土方一點都不笨,他當然知道三葉想要的是甚麼,只是他不能給予,也不願看到自己的女人很到這種結局。他不是不解溫柔,只是溫柔不得使喚。三葉也是個明白人,明白人只能得個像明白人薛寶釵的下場—傳統女人的下場。

土方和沖田都是性格很強的人,很容易衝突。之所以關係不至崩裂,是因為中間有性格很柔和的人。這個人從前以為只有近藤猩猩(雖然這個人樣子粗獷無禮,但實則感情澎湃、強於調解人事,因此才能讓各人都視之為恩人崇敬之。也難怪會找柔聲美男子千葉進步來演他猩猩,因為角色定性上他屬於柔,不計外表。),到了三葉篇才知道還有三葉。沖田是不可能對土方怎樣,畢竟傷害了姐姐(和近藤)心愛的人,如何對婉約的姐姐(和近藤)交代?土方也自然因著各種原因,不向沖田計較。即使三葉不在了,她的愛存於二人中間,兩人的關係更變得牢不可破(除非土方將來跟了阿銀)。然而隨著三葉的離去,沖田都長大了,後來幾個長篇(連同神樂)都變得處事更成熟。

三葉自己也對銀時說過,他很像「那個人」(土方)(算是官方認證麼?)。我從前覺得,阿銀的人物設計跟史寫的坂本龍馬有點相像,後來又想,大概是龍馬加上這一個土方的混蛋版混合體。土方跟銀時,都武勇帶點自負、出身不太好、基於某種原因(大概是猩猩在設計人物時未想到)從不提及自己的過去、看起來獨來獨往,但深感同儕比自身重要(都是嘴上說不,身體卻很誠實)、有種命格是天煞孤星的覺悟等。基於各種各樣的相似,三葉或者會在某個機緣下愛上銀時嗎?我想是(等於阿銀的一群後宮也不會愛上土方)(阿妙除外?*請參考兩年後篇)(還有阿桂除外?)。土方有的是深邃、沉著,卻沒有阿銀的那份幽默。喜歡土方的人大概是喜歡他的認真、死板又木訥(所以該被銀時收為受君),這同時是兩者最大的差異。即使會,三葉姐姐跟阿銀也不會有好結果。雖然土方和銀時都完全屈服於現實,也活像一個大叔地彷彿看透了某種哲學意義上的現實。但因為人生際遇,土方依然積極入世,銀時則完全是消極待死,成為了俗語說的「老屎忽」。(所以銀時之所以遇大事都講一番道理,不是他很熱血甚麼的,而是他是一個老屎忽!)銀時的心大概已經跟死了沒兩樣,也所以是個完全不及格的Jump主角。女兒家對著這樣的男人,大概沒能愛上他的獨異的話,只會剩下同情吧?

在B站看過一些土葉的MAD,彈幕說土方是因為寵著三葉,才依樣葫蘆地瘋狂地吃著美乃滋。(此說法雖難真偽,若為真,大概土方的水平遠遠超越柳生家那位蕃茄醬先生。)雖然不一定是真的,但看過三葉篇都知道土方那種男人活像女人口中的神話:雖從未說愛,但愛卻從未缺席過(而且帥)。

大概三葉是幸福的,她是好女人,一直的等待也許已能成全她的愛、叫她滿足。只是命如三葉,落於旁人眼中,不免太過淒涼。

2015年2月5&9日晚上    夜校課中

[Into the woods]不要像灰姑娘那樣,把自己沉醉在不得的夢幻裏面,也不要把自己陷進無奈的絕望

我最前也許真的是因為很想要看這部電影,覺得會很好看。後來,應該是因為讀過網上的評語後,抱著「包拗頸」的心態必定要看。或者,不是因為那些__的人,我未必下定決心進場。

Into the woods,港譯好像是《魔法黑森林》,嘩,多麼庸俗的名字。完全不能勾起觀眾入場的意欲。雖然的而且確很到題,但沒了Into the woods那樣「進來這個神秘的魔境吧!」那種迷離的意象。魔法黑森林,很像聖安娜或者美心賣的那些、88元正一磅的蛋糕吧?

究竟那些「觀眾」是發甚麼瘋,居然去投訴一部musicial不斷唱歌?然後好像我去看phantom那晚、後面那位「去過boardway看」的女生那樣,投訴耳朵快要被歌聲刺穿?再然後被戳破你不知道這是一部musicial,你無地自容,就去投訴人家不似一部musicial。說演員唱得片片斷斷、歌不接歌。

客觀上來說,這是一部「童話cult」。cult片,就是甚麼都有。小紅帽、灰姑娘、傑克與碗豆和長髮公主都是耳熟能詳的童話,那位想要吃菜的懷孕媽媽、麵包師夫婦這些比較冷門的也是童話。(雖然似乎童話熱門與否,視乎迪士尼有否將之動畫化)這些融合起來造成一個「瀨尿牛丸」似的故事。

除了題材上cult,內容意義也cult。現代童話,實際上寓言的意義多於為孩子帶來幻想。所以這不只是「童話cult」,更是「寓言cult」。有給孩子學習的寓言、有給大人反思的寓言、也有給青年人勵志的寓言。小孩子,要小心像狼一樣謊言輕易掉口的人(陌生人與否);卻不要讓你的戒心蒙蔽的發掘世界的好奇和眼睛;要學懂甚麼說話該聽甚麼才是該學習,要學習為自己下決定。父母,好好注意自己的言行,你是孩子們學習的對象;過份保護孩子是你們自己自私,你真的以為自己對世界是最了解的嗎?你連自己的未來也無法掌握,你能替孩子下所有決定麼?少女們總是太多浪漫情懷,就算不然也畢竟對未來的歸宿太多希冀,然而你發現你費盡機心得到的現實就想仍然好得很,也還是跟想像出入太多;可卻不想返到絕望的現實,然而所謂絕望的過去,事過境遷也是種甜。有些人,你們身邊也許會有個總為你出頭的人,但你總是在失去那人後才學會自立;事情發生了,沒有人想做醜人,所有人都只想站在道德高地去批判他,而永遠只想把責任推搪、想撒賴過去,誰都沒想解決問題,動手要斷理問題的卻被矛頭指向。總之在場的,大概都會找到屬於你的小啟發。

如此種種,我認為電影比我預期的好太多,甚至比當初只見到casting list時的期望更甚,實在是大喜過望。Meryl Steep故之然演技出眾,而且在《Mama Mia!》之後更是知道她唱得跳得,在戲中成為比主角更亮眼的襯托;Johnny Depp飾演Mr. Wolf簡直就是度身訂造,尤其扮成老奶奶一幕真是捨你其誰?兩位王子合唱的一幕真的是搞笑高潮位。經常飾演「我真係好靚仔呀」的Chris Pine,比起從前進步很多,表現從外而內再內返外又入回內(誤),唱得也比我想像中好。男主角有點暗淡,但老婆的內心戲和歌唱也是值得讚許。

我雖然未看過原來的音樂劇,依稀想像到翻拍地電影是有一定難度,主要在於劇本在劇場可被接受的不完整性。劇情是好的,演員是好的,導演也做得不錯,各個方面都是水準以上,除了歌唱部份有待改進。其實音樂是好聽的,十分豐富有深度,越後越有味道,只是演員演唱實在參差。

以灰姑娘為題,除了取其意於電影觀賞,也許是我適於這個景況。

短敍    2015年2月4日午夜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Love never dies…

昨晚終於能夠看傳說中的phantom。看phantom是我「兒時的願望」,其實當時都已經中四了。那年頭我參與了學校的管樂團,當時phantom的劇團第一次來香港演出,樂團中人當然討論得沸沸揚揚。而那年phantom的影子走到大街小巷皆見,搞得我真的超想看phantom啊!那時候,多麼希望那位跟福山雅治一樣吹法國號的暗戀對象,能夠請我去看phantom,多麼充滿少女情懷的一個夢想呀!

最後我既沒有跟有音樂理想的男生結伴,也沒有碰上英俊有才的抑鬱大叔,亦沒有出錢請那喜歡古典音樂的母親同看演出,就只有自己來來去去都一個,像魅影先生一樣。我並沒有盛裝出席,只可以說穿得不失禮。不過身旁的觀眾穿得更隨便的也有,可能是因為有如他們所說,今一次的phantom演員不比前兒好,舞台也比他們在BOARDWAY看的小,諸如此類。

在亞洲博覽館看過演唱會的朋友說過,紅館比Arena大得多,跟坊間聽過的不同,但今日一看果然如是。可能大會用了場地的大部份作製作用途,但紅館始終是樓高座位多,用樓底來比已經差一大截(當然音樂劇不可能用那種座位編排)。

我買的票坐在樓座的正向前列位置,五百餘元的那種。只是因為今日對比往日熱情大減,否則要是非常喜愛的話,必須要坐到下面堂座的位置。不過如果位置太前有可能難以兼顧舞台的整體,只是坐到樓座連演員的表情都難以看清就太可惜。雖然不能像前面的觀眾看得那麼清楚,但以五百多元的票來說,絕對是物超所值。要是讓我再選一次,可能會選擇七百多元的那種,雖然以huge fans的心態來說,千多元的票也算便宜。

很喜歡這個劇有意突破舞台的框框,例如舞台圍邊裝飾上面也會魅影先生的活動範圍,或者將大吊燈放置在觀眾的頭上。雖然對於更新派的舞台表演這都不算甚麼,但《歌聲魅影》真的是十分有年月的劇目。而且這種安排是故意營造觀眾置身於歌劇院的錯覺(只限最前列),是花過很重的心思。

劇情和音樂因為早有預知(但沒有温習),部份應該令人覺得震撼的場口會稍有失望,例如大吊鐘跌下速度慢得不似「意外」,但看過或聽過這些經典的內容和歌曲還是會有一種莫名的撼動。尤其發現原來phantom的主題曲,和奏部份竟有我十分喜歡的那種、一如八、九十年紀流行曲和配樂常見的「重、輕、輕」、「輕、輕、重」的重拍,實在異常興奮。歌者們都唱得十分完美,尤其是女主角,雖然聽過在前珠玉的未必認同,但我實在喜歡。相比男主角,我更喜歡女主角的歌聲。還有的是,魅影先生每次出現或者消失雖然早已預知,也大概理解那舞台機關的運作,卻每每令我很驚奇,也在苦思其中的巧妙之處。

寫這文章本想前略,只寫今次看後對魅影先生有別樣的感想,但還是……

其實今次看phantom,人長大了,挫折多了,對於整個故事的看法好像也不一樣。從前實在只為了音樂,內容總覺得還是那種無聊的愛情故事:我愛你,我們好像有可能,但你還是選擇了他。只不過是舊酒新瓶。不過現在看來好像更能明白Christine的矛盾,也對魅影先生更生一份憐惜和無奈感。

別說不是「你的樣子如何,你的命運也必如何」,天才如魅影先生,能夠控制歌劇院的所有物事,卻無法令任何人心轉向。他扭曲的性格當然要負上責任,然而再說還是徒添無奈。我並不相信性格是天生使然,必然是身邊的人事、環境所成。叔控如我,同時說過「男人的聲線比樣子重要,美妙的聲音可能挽救一個不俊的男子」,想著也許可能會愛上魅影先生。只是看到結局,又想,這個人孤獨得太久也長期被敵視,就算有人願意親近或者釋出善意,也是無法接受而且不能理解地抗拒。孤獨是一種絕症,亦同黑暗。一個人習慣了黑暗,從此便不可能再在光明之下存在,一秒也不。這種人就算被某人愛上,也會心理不平衡地叫對方憎恨自己。

雖然Christine有一刻選擇過自己,但這真的是她的想法嗎?這個女子是多麼希望想逃離自己!她可能是欣賞我、同情我,但這是愛情嗎?她能像我一樣付出一切去愛我嗎?不!所以就這一刻,她是真的,這也絕對不持久。這個女子日後始終不可能從醜陋的我身上得到幸福,所以她必須要走。我怕再見到她,自己會捨不得,又再做一些絕情的事來傷害她。

在魅影先生趕走Christine後,自己一人看著猴子音樂盒時,那種無助的悲愴感令人知道,「以後也不再可能快樂」的意思。其實phantom是happy ending的吧!Christine能夠跟這樣愛自己的一起,而魅影先生,反正也不會再快樂,這個,已經是最好的結局吧?

《歌聲魅影》,台灣的譯法好像是《歌劇魅影》,這算是直譯。從前不理解為何要用「歌聲」,現在是好喜歡。先是唸法,「聲」(廣東話)是一聲,清脆乾淨的一聲。就聽到「歌聲」二字已覺好好聽。另外就是Christine說過,對魅影先生的聲音有說不出的喜愛。我理解這種對聲音無條件的著迷,所以我才說男人的聲線比樣子重要。還有,就是魅影先生之所以是魅影,而不是單純的O.G.,大概也有關「音聲」吧?

不自覺又寫了好多廢話,要說卻吐了唇邊又忘了。希望日後真的有機會到BOARDWAY看phantom吧!

後感    2015年1月12日午夜

1&7/1/2015

(計劃與前程)

在我寫前兩個旅程之先,首先還是有些東西想講。2015年本來是有充滿計劃的一年,結果突如奇來的一些東西打擾了,好像時間這回事,會漸漸地把事情改變。

我最重要的計劃,是打算今年申請到紐西蘭工作假期。一則想生命有所突破,二則想把香港的煩囂事暫且抛開,甚至想以此作為前半生的個人分界線,把一些應該割斷的狠狠割掉。另外,就是人在香港這種一等大城市,雖居於城市中的落後鄉鎮,畢竟還是聒噪之地,對於紐西蘭這種仙鄉般的郊野甚是嚮往。

既然想跟香港劃清界線,本想一人獨遊。工作吧,旅遊吧,這些享受與辛勞,本就是自個兒的事自個兒才懂。然而經過今趟東京一役,還是覺得,人是群體動物,有時候還是需要一些依靠。如果時間可以遷就一下,或許可以跟朋友一起出發。這個我還在考量考量。

之所以選擇在2015年出發,是因為工作的合約以兩年為期,而這年正好合約期滿,跟人家說起來比較大條道理。今日上司卻私下跟我講,假如來年我還在這裹,會擢升我也會讓調職到我更有興趣發展的專業範圍,將來說起來職位也夠響亮。

於是,我就想也許可以晚一年才去也是可以的吧?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放棄工作假期,或者旅居外地的計劃,因為漫漫人生如果營營役役停留在工作、生活,人生連僅餘的意義都會失去。就像我,連文章也幾乎不懂再寫。人一旦開始進入社會工作、變得現實,趣味這回事就成為了碩果僅存的東西。通過變動、衝擊,人才能知覺自己依然是人。晚一年去,該讓我可以更充實地準備:儲更多錢、還清在香港的債務;唸多一點書,回來時找工作更方便,也便於日後再出國;考取駕駛執照後再有時間取後國際駕照。總之,時間多了,也有好處。

我本來的計劃本來就是見步行步,所謂計劃不超過三年就是這樣。現在我想,反正就是見步行步,倒不如每走一步,多取一件紀念品傍身。

***

(關於偶像,我所愛的其實是……人格魅力、精神力量)

[按:本篇是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1月1日當晚看福山雅治的横濱跨年演唱會時、途中浮生的想法,嚴格上來說不算是觀後感,但因稍有當晚內容,因此還納入此項]

不知道你有沒有偶像。現代的人的偶像,跟我小時候所知所學的不同,不是說要模仿那人的成就,只是單純說很仰慕這個人。

所謂偶像,就像宗教一樣,講的是機緣。機綠不遇,就像無神論者般無法信仰,或像泛神論者雖信卻並非信仰。有時我們會覺得迷信的人就像中毒一樣,可以奉獻自己的一切,包括身心。我們有時會覺得那是邪教使然,然而但凡信仰所差何多?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們對所仰慕的、所愛念的,然後我們付出、我們抛開一切去嘗試觸碰,子安可知箇中之樂?

母親很喜歡王菲,讚譽她的唱功,近來又很欣賞鄧紫棋,同樣是褒許唱功。前者我從小都同意,但後者我聽後不以為然。母親說,從前喜歡王菲遭人白眼,但現在證明她是對的,現在鄧紫棋也將會一樣。我本來不懂駁斥,但今次演唱會後我明白了。

明白了為甚麼我會這麼喜歡福山雅治,也明白了為甚麼我會喜張敬軒、周杰倫、子安武人和這些其他人,同時明白了為甚麼各人會對自己所愛的如此執著。那是跟我母親截然不同、會遭竊笑閒話的「無聊原因」—人格魅力、精神力量。

在台上的那個人,他不想預早開始演出,自個兒跑掉;但當他要唱,他就起勁地唱,喉頭中所散的音符跟躍動時所流下的汗水,渾身都散發激情與熱情。旁人也許就會明白音樂如何帶動這個男人的生命,而當刻的我明白到這個男人的生命和當中的點滴,是如何震動我的心靈。

如果說唱功,比他要強的大有人在;帥嗎?年華漸長顏色漸褪,但魅力更增這如何解釋?我早年都喜歡他的外表、他的型格,但尚不算仰慕。當越了解你喜歡的這個人,精神上越覺得這個人跟你契合,逐漸才發現自己泥足深陷。他比你強,你只能仰視他;他站於太高之處,觸不到,你想伸手碰他,必須費勁向上。於是他就成為你向上爬的目標。所謂向上爬,不一定是指朝著他所在的地方發展自己的未來,而可能、只是單單讓自己每年有金錢有時間有力量去一趟日本。

聽著、看著,人變得昏昏醉醉。此際想起的典故,是《銀魂》的新八。新八解釋自己為何會喜歡寺門通,正是當日他失意至極時,看到那個女孩為了夢想費勁地唱,不管旁人聽到與否,正是這一種精神,感動了新八。新八說自己其實也不明白阿通在唱甚麼,就是覺得她就是支持著自己的這樣一個存在。就是得到這樣的機緣,彷彿遇見到神跡,從此不能回頭、全心投入了。宗教如是,偶像如是。

我們也許並不是一開始就愛上自己那位偶像,而是由留意他的特點開始,也許是歌技、演技、才藝或者英帥美貌,但在某一刻你的心房被重重地撞擊了一下,你才真正知道自己把這人當成真正的偶像。那夜在我身旁的日本太太不斷跟我說福山有多帥(用日文),我想現在的福山跟那時她初初愛上的福山,相貌應全不相像了,這應該是一種比愛情更深遠的愛吧!

福山的歌能把我從靈魂的底裏打翻了三五七次,既是因為他磁性的聲帶,也是他所寄托的情感。這都不是每天努力練歌就能練出來的功力,一切都很個人。我們所喜歡的不是一部留聲機、一盒錄音帶,我們所喜歡的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我沒有告訴母親,王菲之所以受歡迎,唱功以外,還因為她對愛情的執著、她的自我、她的有性格。

隨筆    2015年1月7日晚上

P.S. 今年不能像去年那麼失敗,我覺得wordpress寄給我的年度報告是來恥笑我的。今年必定要努力!

[青春常駐 《HINS LIVE IN PASSION 2014》featuring 譚玉瑛]傷春悲秋叫孩子氣,對一切麻木才是真正成長

先補Link:官方發佈片段(歌詞內附)

本日休假,原是要寫《渴罪》的觀後感,因為禁不住又去看了張敬軒,還是想先寫這個。

《Hins Live in Passion 2014》演唱會,我是看尾場的。曾經想過要給誰的演唱會寫寫感想,尤其是張敬軒這次讓我一生難忘的,但組織很難所以作罷。不過看過片段,想想還是有可恨之處。

比如是,音響。也不知道為何今時今日的歌手還要執著到紅館開演唱會,莫說是有華麗伴奏令這音響半分也敵不住的轟鳴,連之前去看黃子華楝篤笑,一支咪一個人,它也受不了。不要告訴我,演唱會,音響一點也不重要,那麼我寧願去看默劇。有比較之下更甚,片裏張敬軒的歌聲明顯聽到悸動,是很細微的浮沉也聽得到。我要求不高,看現場的話,只要沒有雜聲就可。這紅館的音響實在浪費了張敬軒的感情和Sennheiser的設備。

回到正題,這段歌令我很有感言的,是大家看過之後的回應。這首歌用了大量air time予小劇場表場,其中就是譚玉瑛姐姐那段是主軸。於是大家就說喇,譚玉瑛姐姐是大家的童年回憶呀之類的話。是的是沒錯,但這表演主要的表現的不是感懷譚玉瑛姐姐個人的離別呀!譚玉瑛姐姐說的是個人的故事,然而張敬軒的歌唱的不只是一個人或兩個人的事。譚玉瑛姐姐是一個引子、一個象徵,是期待「別老去」的「舊人」。除此之外,用譚玉瑛而不是別人恰恰對正了歌詞的意境——與各位小朋友共勉之。

期待「青春常駐」的人,心境應該是很年輕的,而素日應活得很順心。要是人都變得老練,還談甚麼留住青春?大概時間要走,走得多快,你心兒都有譜了。歌詞裏對照的是對別離稍有體驗的人,或者說是偶然才發現身邊一切都變得以往不同了的人,而對未來未知的、將會失去的感到恐懼,一種對無常的恐懼。你說,若不是孩子氣的,怎麼可以說「時光 這個壞人」這種兒戲話來?「為甚麼好端端的,要走?要老?要死」大抵是這種人的想法,好端端的。

好端端的。習慣失去,你就不會懼怕失去。我的生命也許談不上悲愴,但也不會是好端端的。身邊太多事情正是不「好端端的」,你連「去違抗定數」的半分欲望都沒有。而且,或者你對別人的「談好」的事情根本沒有期許,就是對方已然「安睡」也不費神失望。這就是我常說悲觀的好,就是不會失望。

我原來是對這曲沒寄予太多感想,畢竟不是在說我的心聲。然而在演唱會後,餘韻竟仍繞樑三日不散。除了是譚玉瑛這個例子用得好,那結場的處理十分精彩以外,實在是因為張敬軒的演出了。也許是因為有點抑鬱的底子,曲子中沒有的哀愁,他加之而適。大概這正對了他自己的想法吧?張敬軒看上去是不對昨日清新的青春,但仍甚年輕。也許類若這種傷春悲秋的感懷是還有赤子之心的人才有吧?一旦接受了黃子華那種「係咁㗎啦」定律,明白到如何隨遇而安,那些我們曾經視之如負累的都變得不值一哂。

P.S. 眼淚沒有因劇情而流,只是見到張敬軒可憐兮兮的樣子實覺不忍。還是很擔心,雖然你明白身邊有愛你的人,有關心你的人,可是存活於世,這還是不夠的,何況是你。你要好好保重。雖然你保持這顆脆弱的心可以給我更多感人肺腑的歌,但我最希望的,是你安好,是你幸福。願君多珍重。

微醉亂曰之感言     2014年11月19日下什

[丈夫得了抑鬱症]如果覺得勉強,就隨他吧!

最近因為在電視上追看《半澤直樹》,自己也翻了些堺雅人的舊片來看。在網誌上寫文章的情緒已近半散失,但這部《丈夫得了抑鬱症》(ツレがうつになりまして。)實在叫我不得不跟大家分享。

故事由主人公的妻子利用漫畫形式,述說丈夫患上抑鬱症後奮力作戰的過程,及後分別拍成電視劇和電影。電影版由《篤姬》夫婦——宮崎葵及堺雅人飾演,雖然二人在外型上演這種「尋常夫婦」帶點違和,但演技搭救,而實際上跟劇情卻無衝突。此後再說。

電影開首已提到堺雅人飾演的「丈夫」有抑鬱症的「病徵」,比如說見到垃圾收集站的大袋小袋的都傷春悲秋似的;做事時消極;對甚麼都再無興趣,包括進食;說話中充滿反面語言;對自己的一切喪失信心等等。這個部份也許有點悶場,但實際遭遇過情緒困擾的人,大概對「丈夫」的經歷深有共鳴。

承接處在醫生確診,這「丈夫」休業在家療養,期間時好時壞的起伏。電影深刻地勾劃出抑鬱病人雖明知所謂應當的正向思想,卻無能自主,結果被正能量充滿的時候則更快被打落情緒的幽谷。例如「丈夫」的哥哥來探望時,說了些男兒該當如何,因此了努力之類。這是典型正中抑鬱心理的禁斷語言,至少在我的經驗而言,這種話是絕不能正面跟情緒敏感的人說。「丈夫」說:為甚麼我不能跟哥哥一樣做到?我真的很沒用。情緒有問題的人,你跟他們是論不了邏輯,凡事只會終論於「自己無用」這點。除了正能量的說話以外,正向的加持和安慰都會挑起抑鬱病者的逆反思維。就像「妻子」宮崎葵表示關心和疼愛,甚或是憂心和扶助,總之不論是做甚麼,「丈夫」都可以解釋為—是我無用,才要妻子如此費心/用勁。

露出龧光的段落,是「妻子」跟友人在討論婚姻問題時,說了一句類若:如果覺得勉強,就不要勉強啦!由他吧!病就算治不好,如果覺得痛苦,就不要治好。大概能得到這樣的結論,對抑鬱者已有相當的同理心。明白他們的想法,是幫助他們的重要步序。知己知彼,治病就該如此。

覺得怎樣都要推薦這電影,一讚是故事清楚、通透地描寫患者的心理;二讚是主角二人的演技上佳,表現到患者和照顧者有心無力的細緻心理。絕不能錯過的場口是,「丈夫」在浴室企圖自殺不遂,是為電影點睛的一幕。

堺雅人的演技當然是電影的賣點,也是此戲之所以可叫人動容的原因。小眾的不說,流行如《Legal High》和《半澤直樹》之間的演出差異,就應能使你明白堺揣摩和拿捏角色的功力。

但真的想提的,是宮崎葵。葵跟好友優,同是演技派。不過葵在《篤姬》以外,我所接觸的較少,優的反而看得較多。就單這戲來比,難怪葵能是最年輕的大河劇主角,而不是優。優演的始終脫不了日式演技那浮誇、不踏實;葵表現的自然流露,根本就叫觀眾忘了她在演,彷彿她就是親歷其境的那位。葵雖然年輕,然而表現老成持重又跟可愛氣質互無衝突。果然有演技的話,還是可以擔當那些看似不可能的角色。

最後,如果你發現自己或你身邊的人情緒有問題,要記住出問題的不是你個人,是你的腦袋。腦袋有時會昏昏的,不知所向的,假如太費神,就放任一會不管束他吧!強迫自己是不會改善情緒問題,只會帶來壓力和其後遺。這個世界上也許所有人都不明白你,但是世界上卻也有很多人跟你一樣想著同樣的東西;雖然看不見、觸不到,但你並不孤獨。電影中的醫生說到的一個方法,其實頗好的:把情緒寫下。記錄自己的心情。不一定要用文字,用畫的、錄音等等都可以。不需拘泥於好壞良劣,很短很簡單的都可以。記下,除了當下洩出情緒以外,在自己比較平靜的時候回看,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過程,就是跟情緒來個知己知彼。甚麼成功人士的故事,不想看的儘管丟棄。故事把抑鬱比喻成精神的感冒,是平常而多見的事。我們知道現實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患上的,我會認為這,事關「體質」。有些人是永遠都「身體健康」,他們都說「病君」生病是其人自己的錯,他們不會明白的,不用試圖說服,否則只會換來令自己沮喪的局面。

共勉之    2014年7月26日午夜

P.S. 被情緒擾到的,要哭就哭,找到山邊水岸就叫個夠;一定要讓自己補充能量,就算稍稍不健康,但不能吃的情況下,少如一罐汽水如覺得能幫助的就喝吧。情緒一定要洩出來,但極端的情緒可免則免,反彈起來連自己都怕,因此玩樂時文靜一點也無妨。不要困在局促的空間,如果不想見人,走到公園找長櫈坐個一時半刻也好。不思考未必是錯,不明白的事終我們的一生,我們都不會明白,隨他吧!悲觀沒有錯,只是跟他人看待事情的眼光不同。別人的說話的確難聽,你知道無法說服他們,他們不明你;倒過來你能明白到他們說那話的動機或心理,就能原諒他們;不能原諒的,就生他們的氣,現下用皮笑的,遲下他們就後悔;即使無法觸摸他們的內心,也就不用原諒不原諒,當他們一時瘋了就算,人總有時候不太正常吧!

[那夜淩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電影版)]若果你早就有幾部曲的打算,麻煩你在我入場之前先給我心理準備

(以下含劇透,未看過原著/電影請先補完)

《那夜淩晨……紅van》當年在高登竄紅的時候,成為鮮有我追看的連載的小說故事。我並不喜歡追看連續故事,因為我討厭等待。看到中途,想著要待結局才一次過補完。然而當結局出爐,大家都說爛尾,就不了了之沒再理會。於是我的記憶一直停留在大帽山的控制室內。

當《那夜淩晨……紅van》要拍成電影,我想要看的唯一原因是想知道結局。因為故事的佈局、設定、懸念全都看得出是精心設計過,並不是想到就寫的低手之作。所以當我那位一點恐佈元素都不能接受的同事居然邀我一起看這電影,我一口就答應。想補充的是,同事是因為在《蘋XX報》上看到《紅van》提及所謂的政治意義,覺得新鮮有趣,才會在對劇情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想到進場。於是在我們買了戲票以後吃飯,我問同事:妳待會看戲會害怕嗎?她說:吓?這個恐怖的嗎?結果還是被嚇得魂魄全飛。

在進場之前我就看到坊間有很多評語說這部《那夜淩晨……紅van》很爛很劣,拍得很鬆散。雖然我一向拒絕在看戲之前看影評,因為我不希望自己進場之前會帶著任何期待,不論好壞。但身某討論區的會員(誤)又屬於這個資訊爆炸的一份子,想要避開與《紅van》相關的意見,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也因此我唯有抱著「這部片看完之後不要太激動」。

先不說戲情,關於選角給我的感覺相當不錯(雖然事過境遷,我對故事的記憶基本上已抺得一乾二凈,就以戲論戲吧)。又南感覺上相對接近「普通人」,跟我想像中的主角/敍述者;Janice Man好看,而又做到恐怖Yuki的那份脆弱卻又不可知的神秘感;天佑飾演有點知性又冷靜的阿信,雖不是最好,卻又未為不可;我最欣賞的是睇波男女—卓韻芝和李尚正,最有原著的感覺,跟改篇後的角色氣質也十分相配;至於大家最想看的林雪BB、任達華和惠英紅,我對他們在原著的角色幾乎是毫無印象,尤其是惠英紅的「中年女子」實在毫無記憶(後來才知道是增刪角色之故),但他們各自演活了一個性格鮮明的角色。

電影的開首,頭是開得不錯的,你是不會覺得會像人家說得那麼爛。節奏掌握得恰到好處,由各自輕鬆的步伐走到肅靜無人的冷清,過程的跳接雖然露骨顯眼,但能讓對故事毫無概念的觀眾一個醒目的提示。紅van到了大埔以後所營造的種種緊張和無助的感覺都能被深刻感受到,還有在大埔橋(?)上看到「面具人」的突現、驚恐對比原著是有所昇華,這個場口我特別喜歡。這一路說來都是好好的,直到中大四子「喪屍化」開始,電影的紋理就開始破裂了。電影無法細心處理車上的所有人數,所以只是很隨便就用特技把17人的4人消化掉。之後在茶餐廳交代主線劇情亦步亦趨,也依然能把紋理承繼下去,但所謂《紅van》特有的懸疑和苦憂無力之感已然褪色。就正如雖然大家都喜歡喜感的林雪-司機所營造的喜劇效果,卻把那艱苦帶起的緊張感通通都抺掉。還有那場多數人暴政下審判強姦及姦屍的潮童飛機昱,縱然主題清楚、效果顯注,可惜跟稍前部份的政治「抽水」劇情沒有程度上的連貫,是以深度和淺度的觀眾也會因而各自不能滿足,同時也跟所謂《紅van》的主題完全斷裂。至少關於真正的《紅van》陰謀主軸,電影連半字也未有提及,所以實際是否斷裂仍是未知,但戲這樣一路看來就是如此。還有後段那些邏輯失控的問題,即飛機昱和盲輝(白粉友)被斬殺,傷口、傷勢、血濺等種種完全是逆邏輯而行。居然眾人用小刀各自插向潮童,潮童都可不死,但阿信用一個強度都要受質疑的平鍋和死力就可以拍死他。潮童是蒼蠅麼?到紅van上山、被面具人沒因由地追捕撞擊更不用提,好像是胡亂拼揍的碎片。然而眾人有種類送死前的回憶殺則處理得得體感人,不如前段的廢話略多。

最後,也就如標題所說的:若果你早就有做幾部曲的打算,麻煩你在我入場之前先給我心理準備,至少在戲名做個提示。我只是個看過部份原著的人,卻也發現劇情跟電影時間流動得很不合適,到了最後一刻才發現我想知的謎解終歸沒有。同時間,身為個對故事內容一知半解的人,也還是對故事的線路有點迷失,何況是那些對故事一無所知的人?而那些對故事了解通透的人,當然就不收貨,此話不詳。我實在很想為你辯說,因為在看戲的過程我著實享受,但我實在沒有這個才幹。P.S.特技這種事,做得不好,就不要做了,看著挺難受的。

電影之外,想亂曰一下這個名字。因為「那夜淩晨」之後有一個逗號,所以這四字唸起來很響亮,而且「那夜淩晨」的意象清晰,所以也有人會以此4字作為故事的簡稱。「紅van」就是故事的核心,而且是生活事物,又是香港人常有的中英夾雜,因此便是最多人會講的簡稱。除此以外,因為標題過長,記得的還有「旺角」、「大埔」、「開往」,嗯,還有「的」,但總是不知道如何重組句子。也所以就只記得它是《那夜淩晨……紅van》。就算懂得順序重組,從以前開始總是會說成是「那夜淩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好像沒有「」字感覺怪怪的。最後名字雖長卻不覺冗贅,反而有種風格性的節奏感,彷彿帶是村上龍的感覺。

其實電影是不壞,卻怎麼都不能令人說出「好」來。我知道你的劇本是有做分部曲的打算,只是資金沒有。如果你出續集我還是會看,到底我的目的是看結局。同事說,因為戲實在令她驚懼,所以續集甚麼的她絕不會看。我想這樣說來,電影還是成功的。

有感亂曰    2014年4月16日晨早續完

2/4/2014:《JMEN》NO.057 APR 2014 COVERSTORY 讀後感

我是在Bro.+的網上知道福山雅治登上JMen封面的消息,但知道的時候,該期雜誌已然發售。於是中午在罕有的外出用膳時間,買了一本JMen,看都沒看就付錢放進膠袋,以防是日不測之雷暴。然後在公司用不足3秒的時間翻揭整本雜誌,下班乘時用10分鐘略讀全書,回家後就不足5分鐘詳讀這篇封面故事。

我偶爾都會買JMen來看,應該說是間中都會看這類男性雜誌,視乎當期有沒有我所愛的男神女神。另外,時尚雜誌來說,我偏愛男性雜誌多於女性雜誌。有趣的是,男性雜誌通常比女性雜誌貴、少頁數、少書、少廣告,但我喜愛男性雜誌,雖然生理上還是一個女人。以經驗說,感覺是男性雜誌相對多字少圖,植入式廣告或鱔稿式廣告多於全版全廣告。最重要的是我認為男性雜誌的水份較少、營養較高,我覺得看男性雜誌是真的學到新知識。也許是偏見,也也許是我偏取知識來吸收,但男性雜誌所講述例如各類設計、旅遊資訊、商品詳述是令我比較深刻而且覺得更「有用」。也也許,這全是我的「性別」之故,此話不再詳說。

像今次福山這種「人物專訪」,很坦白說,大多是廢話。是像我們這種「粉絲」早已在各方各處聽過無數次的老舊消息。除非當期是順道宣傳新戲、新劇、新碟、新歌諸如此類,也許都會見到一些比較新的舊消息。所以在密密麻麻的文字稿裏,我們這些為人物而買雜誌的讀者多數只為了新照片。每次相似的服裝品牌、拍攝場景、攝影技巧和硬照姿勢。然後我們(我)還是會一次又一次花錢去買,無非還是想看看你的近況幸福嗎?最後也還是老調重彈、舊酒新瓶。

先說相好嗎?從封面的大頭照看到的福山毛孔有點粗大,皮膚也略泛油光。其實相比其他封面男性,可能已經很不錯。但可能是親眼見過福山好比盛放女兒的白嫩皮膚(遠觀),看見被放大的瑕疵總覺不忍。還有的是近年來一起不十分鍾愛他的網友也多次提及的——眼袋。是人開始走出頂極之後漸露出的疲態,那樣的眼袋。感覺上這種疲態是在《龍馬傳》之後伊始,實際上是否這個時候開始或是否相關那就需要問問本人。然而由今年開始我覺得,這種走出盛景的特徵,多少是有意表露於人前。也許是為了對抗鄰國那番造假之風,這樣有點瑕疵的天然男神好像更帶著親切、惹人憐愛。卻令我們不得不承認「再鋒利嘅刀都有生鏽嘅一日,何況係人?」。人生無常,男神又教曉我們道理。

相片這些事,大家自行鑑賞。圖像這類的東西,我認識的很少,當然也不及著名攝影師福山雅治的一半。也不在此班門弄斧。

我可以說序段已令我情緒波動異常嗎?關於東野圭吾筆下的湯川學,我先行放過你(妳),我想說的是:

你觸摸著他的手,就會曉得,福山雅治有一雙熱愛勞動帶點粗糙的手,唯有這種質感的手,方才板動得到結他最深處的和弦。

多好文筆的妹子,(dafuq?),我無法不想像下筆的人是個妹子/姐姐/靚姐姐。我馬上就想回一句:我不曉得。誰有這種幸運,可以觸摸著他的手,感受他的經歷、音樂和情緒?只有妳。至少,今遭,只有妳。然後筆者敍描著他的一顰一笑時,有否思量過讀者的醋意?然後我再看著照片,看著曾經在網上讀的他的說話,我都快要哭了。好像真的與他共同享有過一些情緒,同時又發現自己的痴心妄想已隔絕於萬里之外的東瀛浪花。最後我又再冷靜下來,讀著那明顯沒讀過東野圭吾、卻偏要在拋書包—那叫人哭笑不得的敍述。

筆者你說的不是東野圭吾筆下的湯川學,是福田靖筆下的伽利略。不過算了,我已經放棄了教世人分辨這兩者的分別。但我喜歡的是,筆者/編者用《神探伽俐略》分集題目作為分段標題。二字其詞的選擇感覺言猶未盡、迷惑若喻。

其實我唯一想說後感的,是福山本人(據內文所述)對自己演出角色的演繹和想法,跟我所看到的幾乎全不一樣。當然最有可能就是,我本人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太差。我不明白有幾多小孩子會理解《誰調換了我的爸爸》然後會喜歡他的角色,至少若我在年少,多少不喜歡。這種包袱太多的「大人」,作為小孩是さっぱり分からない。記得曾讀過福山自白,當自己重看自己在《書的5kg》(出道作)的演出,是不堪入目的;以及他喜歡音樂和電台的工作,不太鍾情演戲。我,作為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粉絲,希望他可以保有這份自知之明,以及信守那段言辭。

隨筆亂曰  不知所云    2014年4月2日早晚

補充:
男人可以像夫子自曰那般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已過不惑之年的福山可以跟大家說三、四十歲才知道自己的路向。站在志學之年和而立之年的中間,我要怎樣才能免去在途中溺斃的可能?另說既然而立不惑都已過,你的老婆呢孩子呢?雖然都曾聞說福山對自立家庭已再無憧憬,我還是希望你找到自己的幸福,不結婚也好,最緊要是幸福。一個人也可以好好過,何況你不是一個人,你有我們。

晨早夢囈    2014年4月3日早上 在工作之處

[銀魂]從銀魂裏看見的愛情﹣1﹣阿妙

突然無聊找事想寫這個,先是無意想起近藤勇喜歡阿妙姐的原因。
近藤問:如果阿妙妳的男朋友長了屁股毛,妳會怎樣。
阿妙說:我會愛上連他的屁股毛一塊兒愛。
阿妙的答案是一種籠統的愛屋及烏,而近藤則對阿妙這種情操加以青眼,許以尊崇,同時也因為自我投射而產生一種「阿妙姐會愛我或者阿妙姐不會介意我屁股毛」的錯覺。
然後單戀就展開了。

所謂戀慕,往往連雙方都無所能理解,就是一種嵌入心房的温暖感覺。
近藤喜歡阿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甚至到了一個理所當然的地步。
就是近藤不喜歡阿妙,還可以喜歡誰之類的。
那為甚麼阿妙不喜歡近藤?

我想起來,在《銀魂》當中所謂愛情的部份,大多都是單戀或者暗戀,真正相戀的愛侶卻都是各種支離破碎。
就說銀時和他的女人們,有各種的單戀、各種的暗戀。
阿妙一副立於天下的氣魄,愛著時淡然,似是無情還有情。
猿飛性感,愛起來猛烈如潮,同時也似要捏人頸喉直至氣絕。
九兵衛的愛說是初戀還嫌太過,倒不如說是種單向的覺醒。
小玉代表理性,然而小玉的傾慕和支持是超於數字,卻僅止於理智。
月咏是我一般聽來最與銀時相配的(雖然我不是這一黨),逞強的脆弱,
各種脆弱被釋放後,對這個釋放自己的男人是老羞成怒、又羞又怯的愛慕。
那為甚麼銀時不喜歡她們?

如果你說阿銀最喜歡的,是結野主播。這倒是沒錯,
但這不是愛情,頂多是偶像女神的傾慕。
傾慕並不等於愛。
就正如你的偶像來到現實不等於讓你有愛情的觸感。
或者說不完全等於愛。
傾慕的對象是被傾慕者愛著各種美好;但愛是包含著完美和各種不完美。
所以真正愛著阿銀的,只有猿飛和月咏。

阿妙算不上真正愛上過阿銀,也許是表現出來太過淡然,
但更多的只是傾慕阿銀的英雄、武勇、正義凜然。
對於阿銀的各種醜陋個性,
一是翻臉如翻書,拳腳相向;
一是視而不見,彷如從無此事。

像阿妙答著近藤的問題那般,她有她的愛情理論。
而這套理論是為大眾所肯定,縱使比喻過於露骨,然而她的愛情觀還是在凡人的思想套裏。
所以她亦瞭解自己對於銀時,是怎樣的感覺。
有時你會感覺到她強抑內心的熱情,雖然喜歡,但只淡然一笑。

莫說人要跟另一人由各自單戀走近相戀很困難,
由傾慕走到愛戀,也需要爆發點。
就像所謂被觸到痛處,或者點到死穴。
因此有時你分明知道某人的好處,對他很有好感,卻怎樣都不能愛上,就是沒錐入心肺。
比如說近藤的死穴,就是屁股毛。
那你明白他有多愛阿妙小姐了。

亂曰    2014年2月25日子夜
(同題《漫談.愛情》)

P.S.
關於《銀魂》的CP,我是堅定不移的銀土(銀土銀?)黨,不過基本上銀時跟神樂和新八以外的任何人配,我多多都能接受(該是銀all黨麼?)。為甚麼就神樂跟新八不可以呢?是因為亂倫這種想像,是我最不能接受的。養父一般的(雖然絕對是壞榜樣無誤,但無可否認是這樣的關係),還是親切而規矩的那樣。又或者說阿銀跟他的女人和男人們與神樂、新八、沖田一類彷彿是兩個界別。我想像力弱,沒能把他們放在一起幻想。

至於阿銀的後宮愛慕者,我最喜歡猿飛。前兒說過因為我在猿飛身前找到一些自己的突點。至於月咏,我不反感卻不特別喜歡,純粹是因為角色沒能在我心裏敲出迴響。主要女角之中,其實我最不喜歡阿妙。猶如天性一般,我對胸前甚麼都沒有的女人沒甚好感(令我甚至在內衣店看見B cup以下的罩杯就產生驚恐反應,有些內衣店甚至佈滿AA cup的,這根本不是人逛的店,除非你在賣兒童泳衣吧?那會這種size的人買罩杯?有用的麼?,而且我在阿妙身上幾乎沒有找到有用的優點(假如你是阿銀一樣的男兒,當然你有你的死穴我怎能知道?)。我是阿銀的卻也不會在這些女角當中找老婆或女友(SP另論,跟兩個女忍者一王二后,perfect,但是人再完美,也都不能是完美。《銀魂》的人物性格雖然誇張,但整體看來還是很寫實的,至少他們的缺點都勾畫得很好。要找老婆或女友的話,可能要找另一套動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