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2012:成長是一場災難

「為了自己對一個不存在的人,做了不該的事而自責,這就叫做幼稚;對真實的人彷若視而不見、無動於衷,這就叫做成長。」黃子華的說話總是很幽默,卻也總是很悲哀。

把那段說話延伸起來,像我這樣為了小說情節而難過,或者為了電影角色而感動的,應該都算是幼稚的人吧!要說幼稚,最幼稚的人都要是小孩吧!小孩的感情很直率,也很簡單。他們是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只是不知何時開始,小孩子的感情也變得很成熟,他們喜歡的時候也要掩藏著自己的感受,為著得到。成年人做這樣的行為:為爭所想所愛,掩藏喜惡愛恨。我們稱之為工於心計。小孩子呢?如果我們在看電影連續劇時,批評角色工心計的行為虛偽不直,那你是如何教導小孩子的?

坦白講,我不認為於這世代裏有誰會認為工於心計、當個雙面人會是怎樣的一種錯。批評劇中那人的人,說那話,才是虛話,是謊話,是假話。時下誰都教小孩該當這樣。率性而為才是原罪。就等於犯罪沒有問題,讓人逮住才是問題。你是「成熟」的人,你這樣想是無可厚非,因為你已經屈服於這個世界的規則。但這真的是我們應該傳揚的一個法則嗎?

你說守規則本身就是一種虛偽:你明明想做,為了命根兒,還是不要做。好像說到了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問題了。我不想講高深的思想問題,我想講的是率性而為。人類是不是太早教導小孩子認識潛規則?暫且不論規則合理與否,最重要的是你明守明規,暗走暗則。

講到規則都太深奧了,因為這都講邏輯了。小孩子沒有甚麼邏輯不邏輯的,因為他們無知。到他們鮮有所知,就建立了初等的邏輯,或者自我的一套邏輯。在這種不成熟的思想中,他們都依有本來的心。孟子叫所為的心做四端,朱子說心即理。我想講的心,是人心,是感情。我們成長,我們對喜怒哀樂司空見慣,我們逐漸去掉了為外物所動的能力。然後,不懂笑不懂哭,只知道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而不是我喜不喜歡。

認知的人之中有很多,也越來越多是不讀小說的。要是會讀也不是自願的或是有目的的。如果認為是浪費時間,那還算可以理解。但有更多人會認為沒需要看。這個很複雜。沒有需要。沒有感情依托的需要?也許他們在戲劇詩歌裏找的已然足夠;沒有腦袋伸張的需要?也許他們認為小說家比自更不足;沒有身心舒緩的需要?也許他們認為小說還更令人不舒坦。因為他們看到了現實。小說是虛的,但所說的是比科學現實的東西。有些人只看科普書籍,不讀文學,是藉求不見真像的現像,逃避疑幻似真的現實。還道是紅樓一場夢。

老師說現在說個故事都要「這個故事教訓我們……」,是要這樣攻利嗎?不知道。我知道如何攻利,但從來做不到,自家心性太強。所以我永遠長不大,總是很幼稚。但為人家教老師,也總是教人攻利。為他好嗎?為他所好而已!

隨筆有感        2012年11月13日正午

發表留言